文章解析

yǒng
shǐ
shī
·
·
tán

朝代:唐作者:胡曾浏览量:1
sān
yuè
xiāng
yáng
绿
cǎo
​wáng
sūn
xiāng
yǐn
dào
tán
chù
mái
lóng
​liú
shuǐ
qián
rào

译文

三月时节,襄阳的绿草长得齐整茂盛,贵族子弟们互相引领着来到了檀溪。的卢马的遗骨被埋在了何处?檀溪的流水依然像从前一样环绕着大堤。

逐句剖析

"三月襄阳绿草齐":三月时节,襄阳的绿草长得齐整茂盛,

"王孙相引到檀溪":贵族子弟们互相引领着来到了檀溪。

"的卢何处埋龙骨":的卢马的遗骨被埋在了何处?

"流水依前绕大堤":檀溪的流水依然像从前一样环绕着大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史诗·檀溪》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襄阳檀溪为背景,融合历史典故与自然景观展开咏叹。此诗前两句描绘阳春三月襄阳草木葱茏的景象,王孙贵族结伴游赏檀溪的闲适场景;后两句以流水依旧环绕堤岸的永恒意象,形成历史变迁与自然恒常的对比。全诗笔触简练,语言风格通俗明快。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胡曾(?~?),唐代诗人。号秋田,邵阳(今属湖南)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后入蜀,为路岩、高骈诸人幕僚。其诗托古讽今,意存劝戒,通俗明快,以咏史诗见长。他依据儒家正统思想评述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所作《咏史诗》3卷,收150首,皆七绝,常被后来讲史小说所引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三月襄阳绿草齐”描绘了襄阳三月的春景,绿草如茵,生机盎然。“绿草齐”三字生动地展现了春草茂盛、齐整的景象,为全诗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同时也为下文引出历史故事做了铺垫,以自然之美衬托出历史的厚重感。“王孙相引到檀溪”中“王孙”一词在古代常指贵族子弟,此处诗人用“王孙相引”巧妙地引出了与檀溪相关的历史人物。诗人没有直接点明“王孙”是谁,但通过“到檀溪”这一动作,暗示了与檀溪有关的历史故事,为下文的抒情和怀古埋下了伏笔,使读者的思绪自然地从眼前的自然景色转向历史的回忆。“的卢何处埋龙骨”聚焦于檀溪的历史故事,直接点出了刘备的坐骑的卢马。传说刘备在檀溪遇险时,的卢马一跃而过,助其脱险,因此的卢马被赋予了“龙骨”的美誉。诗人以“何处埋龙骨”的问句,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英雄的缅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英雄事迹的无限感慨,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最后一句“流水依前绕大堤”以不变的自然景象“流水依前绕大堤”作结,与前三句形成鲜明对比。自然的流水依旧如往昔般流淌,而历史的风云却已远去。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也深化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使全诗在怀古咏史的主题中更添一份深沉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司马扎《蚕女》

下一篇:唐·熊皎《月中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