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nán
cūn
shè

朝代:唐作者:郑谷浏览量:2
cūn
luò
qīng
míng
jìn
qiū
qiān
zhì
kuā
chūn
yīn
fáng
liǔ
yuè
hēi
jiàn
huā
bái
niǎo
kuī
wǎng
qīng
lián
rèn
jiǔ
jiā
yōu
suī
shì
jiāo
yǒu
zài
jīng
huá

译文

乡村中清明节即将临近,荡秋千的少女人人争夸。春天阴雨柳絮难以飞起,夜色昏黑也能看见梨花。雪白的鸟儿窥视着鱼网,望见青色酒旗便认出是酒家。幽居闲静虽然自得安适,终难忘好朋友住在京华。

逐句剖析

"村落清明近":乡村中清明节即将临近,

"秋千稚女夸":荡秋千的少女人人争夸。

# 秋千:唐代时俗,女孩子在清明节时作打秋千游戏。杜甫《清明》中有“万里秋千习俗同”的诗句。

"春阴妨柳絮":春天阴雨柳絮难以飞起,

# 春阴妨柳絮:柳絮在晴天有风时到处飘飞,天气阴时难以飞扬。

"月黑见梨花":夜色昏黑也能看见梨花。

# 月黑见梨花:由于梨花是白色,所以黑夜里也能看见。

"白鸟窥鱼网":雪白的鸟儿窥视着鱼网,

# 白鸟:指鹭鸳之类的鸟,白色,喜吃鱼,因此窥视鱼网。

"青帘认酒家":望见青色酒旗便认出是酒家。

# 青帘:青布幌子,是酒家的市招。

"幽栖虽自适":幽居闲静虽然自得安适,

# 自适:自得舒适。,幽栖:幽静闲居。

"交友在京华":终难忘好朋友住在京华。

# 京华:指京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旅寓洛南村舍》是唐代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诗人客居他乡时,恰逢清明时节所见到的人与事、景与象,进而抒发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歌开篇勾勒出一幅满含乡村意趣的画面:原本四处飞舞的柳絮,在春日潮湿的天气里难以轻盈飘动;而在没有月色的春夜,依然能望见洁白的梨花。诗人借助村落、秋千、柳絮、梨花、白鸟、渔网、青帘等景物,呈现出一幅清明时节具有浓厚乡野气息的民俗图景。到了结尾,诗人方才直接袒露心迹: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纷争,固然会觉得心境宁静安适,可还是时常思念身在京城的知心好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郑谷(851?~910?),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僖宗时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郑谷与张乔、周繇等合称“咸通十哲”,还被诗僧齐己称为“一字师”。他的诗作,多投赠唱和、写景咏物之作,然屡遭丧乱,能将个人忧愤与时代哀愁融铸其中,声调悲凉。其诗笔调清新,思致婉转,时有警句。《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堪为“晚唐之巨擘”。代表作品有《淮上与友人别》《席上贻歌者》《雪中偶题》《鹧鸪》等。著有《云台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乡村田园诗。诗歌以清明时节的洛南村舍为背景,通过描绘富有乡村情趣的田园生活,抒发了诗人对朋友思念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以清明村落、稚女荡秋千之景,流露对乡村热闹春景的喜爱;“月黑见梨花”,借黑夜中梨花的素白,暗含对乡野夜景的沉醉;“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通过白鸟、鱼网、青帘等,寄寓对乡村生活的悠然之情。虚实结合:前六句实写洛南村舍的春日景象,“稚女夸鞦韆”“月黑见梨花”等,勾勒出清明前乡村的鲜活画面;后两句“幽栖虽自适,交友在京华”为虚写,由眼前实景转入对京华友人的思念,将乡间闲适与心中牵挂虚实结合,拓展了诗歌意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开笔点明写的村落——旅窝的洛南村舍,通过描绘乡间景象以及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景,展现出一幅充满乡土气息的田园画卷。此时正是清明节近,春风荡漾,恰好是少女荡秋千游戏的大好时节,所以诗中所描写的景象也均打上了初春的印迹。这样,此诗就有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令特点。诗中以“夸”字凸显孩童天真烂漫,那嬉戏,那追逐,那热闹场景便描绘得生动传神。颔联“春阴妨柳絮,月黑见梨花”,春天阴雨柳絮难以飞起,这是诗人见到的一个别致景象,柳絮不飞、杨花不起,思考后方知缘由——天气阴湿,“妨”字真实地写出其中的道理,这里作者的诗笔很是细腻,观察极为仔细。第四句是写诗人晚间所见。这句生动别致,颇为传神。乡村黑夜,野阔天低,借着星星的微光能见得出白色梨花。这一“黑”一“白”更相映成趣,诗味盎然。颈联“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是第二天游览所见景象,村外小溪上常有渔人张网捕鱼,晾晒鱼网之际,雪白的鸟儿窥视着鱼网,一个“窥”字准确地写出了白鸟的情态,使得这幅平淡的画面顿时活跃起来。卖酒人家青帘飘飘,白鸟伺机捕鱼的机警与青帘招展的酒幌相映成趣,延续前联的视觉描写,又深化田园生活气息,上下相映,构思巧妙。从首联到这里,一个在乡村各处漫步、沉醉于欣赏景致的诗人形象鲜明地浮现出来。与此同时,诗人借助村落、秋千、柳絮、梨花、白鸟、渔网、青帘等景象,勾勒出一幅清明时节充满浓厚乡野气息的风俗画卷。到这里,诗人看似在进行静态、客观的描绘,然而通过“夸”“妨”“见”“窥”“认”等词语的使用,体现出诗人对这乡村生活里一草一木的喜爱,并且深深沉浸其中。尾联“幽栖虽自适,交友在京华”,至此,一个在乡村的前前后后边散步边忘情欣赏的诗人形象赫然呈现在我们面前,诗人此时表露心迹,幽居在这闲静的乡村,虽然自得安适、远离了尘嚣与纷扰,但是心中仍然时时惦念在京城的好友,“虽”字表明诗人觉得洛南的风光如此之美,自己实在不能专美,而应该让在京城中的朋友也来此享受一番。

4. 作品点评

《旅寓洛南村舍》这首诗的格调清新柔和、简单自然而不失真切,选景别有巧思,写景与抒情的结合十分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郑谷雪诗,如“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之句,人皆以为奇绝,而不知其气象之浅俗也。东坡以谓此小学中教童蒙诗,可谓知言矣。然谷亦不可谓无好语,如“春阴妨柳絮,月黑见梨花”,风味固似不浅,惜乎其不见赏于苏公,遂不为人所称耳。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

# “春阴妨柳絮,月黑见梨花”、“登临独无语,风柳自摇春”,郑谷诗。此二联无人拈出。(注评:“月黑见梨花”,此语少含蓄,不如义山“自明无月夜”之为佳也。)

宋吴可《藏海诗话》

# “眼用活字”:五言以第三字为眼,七言以第五字为眼······“春阴妨柳絮,月夜见梨花。”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 奇押会使全句都灵(“秋千”句下)。描摹阴冥天、刻想逸韵(“月黑”句下)。

清谭宗《近体秋阳》

# 用字妙,此诗眼也(“春阴”句下)。

清​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 郑谷“月黑见梨花”,佳句也,不及退之“白花倒烛无夜明”为雄浑,读之气象自别。

清马位《秋窗随笔》

# 记自十四五时爱此诗,以为得寒食天气、心情,今三十余年矣,每一讽之,仍不能全去。后来周清真词“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仿佛此意,而逊其工妙远矣。字似嫩,而有情味(首二句下)。“妨”字,“见”字,皆造微景,与情并到(“春阴”联下)。

清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罗隐《长安秋夜》

下一篇:唐·周昙《春秋战国门·中山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