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ān
qiū

朝代:唐作者:罗隐浏览量:2
yuǎn
wén
tiān
huáng
ǒu
shě
xiāng
xiāng
děng
liè
hóu
jiù
zhī
xiān
guì
yǒu
fēng
shuāng
dēng
qī
duǎn
yàn
shāo
bìn
lòu
zhuǎn
hán
gēng
cháng
guī
wèi
zhī
shēn
lǎo
jiǔ
shuāng
què
cāng
cāng

译文

远远听说天子如同上古圣君羲皇一样贤明,我偶然间舍弃渔乡来到京城。朝中的达官显贵与我没有故旧关系,我想要获取科举功名,就如同仙桂要经历风霜一样,充满了艰难险阻。旅舍中倾斜的灯盏发出微弱的火焰,仿佛要烧到我这客居之人的鬓发,更漏在寒冷的夜晚滴答作响,滴滴答答的声音就像滴落在我的旅肠之上。想要归乡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而此时自己已经渐渐老去,京城的大道和宫殿在夜色中一片苍茫。

逐句剖析

"远闻天子似羲皇":远远听说天子如同上古圣君羲皇一样贤明,

# 羲皇:伏羲氏。,远闻:声名远播。

"偶舍渔乡入帝乡":我偶然间舍弃渔乡来到京城。

# 渔乡:渔民聚居的地方。

"五等列侯无故旧":朝中的达官显贵与我没有故旧关系,

"一枝仙桂有风霜":我想要获取科举功名,就如同仙桂要经历风霜一样,充满了艰难险阻。

"灯欹短焰烧离鬓":旅舍中倾斜的灯盏发出微弱的火焰,仿佛要烧到我这客居之人的鬓发,

"漏转寒更滴旅肠":更漏在寒冷的夜晚滴答作响,滴滴答答的声音就像滴落在我的旅肠之上。

"归计未知身已老":想要归乡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而此时自己已经渐渐老去,

"九衢双阙夜苍苍":京城的大道和宫殿在夜色中一片苍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安秋夜》出自晚唐诗人罗隐之手,是一首匠心独运的七言律诗。在晚唐诗歌的星空中,罗隐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而备受瞩目,此诗便是他创作风格的典型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长安秋夜》体裁为七言律诗,题材属羁旅抒怀。诗中借长安秋夜之景,如短焰灯、滴漏声,结合自身在长安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羁旅漂泊的孤独忧愁,尽显怀才不遇的伤感、失意与无奈,深刻反映出晚唐士子在黑暗时代的挣扎与悲叹。

2. 分段赏析

首联:“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诗人听闻当今天子如同上古圣君羲皇一样贤明,于是怀着对美好仕途的憧憬,偶然间离开了自己的渔乡,来到了京城长安。此联点明了诗人来到长安的原因,既表现出他对天子的期待,也流露出他渴望在京城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心理。颔联:“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诗人在长安举目无亲,没有有权有势的故旧来帮助自己。“五等列侯”泛指达官显贵,他们与诗人毫无瓜葛。而诗人想要考取功名,就像那仙桂要经历风霜才能绽放一样,充满了艰难险阻。“仙桂”指代科举功名,此联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在京城的孤独无助以及科举之路的坎坷。颈联:“灯欹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夜晚,灯盏倾斜,微弱的火焰似乎要烧到诗人的鬓发,更漏在寒冷的夜晚滴答作响,仿佛是在滴落在诗人的旅肠之上。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将诗人在旅舍中的孤独、凄凉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烧离鬓”和“滴旅肠”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思乡、怀才不遇而产生的痛苦和煎熬。尾联:“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诗人想要归乡,却又不知何时才能实现,而此时自己已经渐渐老去。“九衢双阙”描绘出京城的繁华景象,但在诗人眼中,这繁华与自己无关,夜晚的京城一片苍茫,就像诗人迷茫的前程。此联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又抒发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无奈和绝望之情。整首诗以长安秋夜为背景,通过描写诗人在长安的孤独、凄凉处境,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羁旅漂泊的悲愤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腐朽。诗歌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罗隐诗歌中的佳作。

3. 作品点评

整首诗以长安秋夜为背景,通过描写诗人在长安的孤独、凄凉处境,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羁旅漂泊的悲愤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腐朽。诗歌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罗隐诗歌中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胡曾《咏史诗·垓下》

下一篇:唐·郑谷《旅寓洛南村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