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龙丈人冠藕花":曲龙丈人头上戴着藕花,
"其颜色映光明砂":藕花的颜色与光明砂相互映照。
"玉绳金枝有通籍":玉绳金枝般的仙人有在仙界登记的名籍,
"五岳三山如一家":五岳三山在他眼中如同一家。
"遥指丛霄沓灵岛":他远远地指向云霄深处的灵岛,
"岛中晔晔无凡草":岛上光辉闪耀没有平凡的草。
"九仙傲倪折五芝":九位仙人傲慢洒脱地采摘五芝仙草,
"翠凤白麟回异道":翠绿的凤凰和白色的麒麟在不同的道路上往来。
"石台石镜月长明":石制的平台和石镜之处月亮长久明亮,
"石洞石桥连上清":石洞和石桥连接着上清天界。
"人间妻子见不识":他在人间的妻子都已认不出他,
"拍云挥手升天行":他拍打着云彩,挥一挥手便升天而行。
"摩天截汉何潇洒":他直上摩天、横穿银河是多么潇洒,
"四石五云更上下":在山石和云彩之间忽上忽下。
"下方小兆更拜焉":下方人间的小民纷纷拜他,
"愿得骑云作车马":希望能够骑着云彩当作车马。
"子欲居九夷":就像孔子想要居住在九夷之地,
"乘桴浮于海":想要乘着木筏漂浮在海上,
"圣人之意有所在":圣人的心意有着其独特的指向。
"曲龙何在在海中":曲龙丈人在哪里呢,他在大海之中,
"石室玉堂窅玲珑":那里的石室和玉堂深远而精巧。
"其下琛怪之所产":在那之下是珍宝奇异之物的产地,
"其上灵栖复无限":在那之上有无数神灵栖息。
"无风浪顶高屋脊":没有风的时候浪顶如同高高的屋脊,
"有风天晴翻海眼":有风的时候晴天海水翻滚如同海眼。
"愿逐刚风骑吏旋":我希望能追随刚风与骑吏旋转,
"起居按摩参寥天":生活起居能融入寥廓的天空。
"凤凰颊骨流珠佩":凤凰的颊骨制成的配饰如流珠般,
"孔雀尾毛张翠盖":孔雀的尾毛张开就像翠绿的车盖。
"下看人界等虫沙":从仙境向下看人世间,就如同虫蚁泥沙一般,
"夜宿层城阿母家":夜晚就住在西王母的层城家中。
中唐诗人
顾况(727?~806?),唐代诗人。字逋翁,又号悲翁,祖籍云阳(今江苏丹阳),迁家海盐(今属浙江)衡山。早年曾读书山林。至德进士及第,曾官著作佐郎,因嘲诮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顾况的诗,题材广泛,注意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形式多样,尤长于歌行。其诗风不拘一格,语言平易,不避俚俗。代表作品有《露青竹杖歌》《李供奉弹箜篌歌》。著有《华阳集》。
1. 分段赏析
“曲龙丈人冠藕花,其颜色映光明砂”两句是对曲龙丈人的形象描写。诗人描绘曲龙丈人头戴藕花,其色彩与光明砂相互映照,一个“冠”字生动展现出丈人独特的装扮,以藕花为冠,极具浪漫奇幻色彩,同时“映”字凸显出色彩间的交相辉映,使曲龙丈人的形象一开始就充满了神秘的仙人气质,为全诗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氛围。“玉绳金枝有通籍,五岳三山如一家”两句进一步刻画曲龙丈人的身份与境界。“玉绳金枝”暗示其高贵特殊的身份,“有通籍”表明他能自由出入仙界重要之地;“五岳三山如一家”则以夸张的手法,展现出曲龙丈人所具有的掌控山河、使五岳三山亲如一家的超然能力,从侧面烘托出他的非凡地位与强大神通,也为后文仙境的展开做铺垫。“遥指丛霄沓灵岛,岛中晔晔无凡草”两句是对仙境中灵岛的描写。“遥指”二字自然引出灵岛这一神秘之地,给人以悠远而神秘的感觉;“晔晔”生动描绘出岛上草木闪耀的光辉,“无凡草”则强调了岛上草木的非凡,暗示此岛非人间凡地,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灵岛,增强了仙境的奇幻氛围。“九仙傲倪折五芝,翠凤白麟回异道”两句着力刻画仙境中的仙人与神兽。“九仙傲倪”描绘出九位仙人傲慢而洒脱的姿态,“折五芝”体现出他们在仙境中悠然自得的生活,五芝作为仙草,也暗示了仙境的神奇;“翠凤白麟回异道”则展现出翠绿的凤凰与白色的麒麟在不同道路上往来穿梭,“翠凤”“白麟”两种神兽的出现,进一步渲染出仙境的祥瑞与奇幻,使整个画面充满灵动之气。“石台石镜月长明,石洞石桥连上清”两句描写仙境中的景物。“石台石镜”点明仙境中的特殊景观,“月长明”营造出一种永恒而静谧的氛围,暗示此地超凡脱俗;“石洞石桥连上清”说明石洞、石桥与天界相连,“连”字生动地表现出仙境与天界的紧密联系,突出此地的神圣与高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人间妻子见不识,拍云挥手升天行”两句描述仙人升天时的情景。将仙人与人间妻子进行对比,“见不识”体现出仙凡之间的巨大差异;“拍云挥手”以简洁而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出仙人升天时的潇洒自如,仿佛对人间已无留恋,进一步凸显出仙境的吸引力和仙人的超凡脱俗。“摩天截汉何潇洒,四石五云更上下”两句是对仙人在天空中姿态的描写。“摩天截汉”夸张地表现出仙人行动的范围之广,能够直上云霄、横穿银河;“何潇洒”直接抒发诗人对仙人这种潇洒姿态的赞叹;“四石五云更上下”描绘出仙人在石头与云彩间自由穿梭、忽上忽下的情景,通过动态描写,使仙人的形象更加鲜活灵动,充满飘逸之感。“下方小兆更拜焉,愿得骑云作车马”两句刻画人间之人对仙境的向往。“下方小兆”指人间之人,“更拜焉”生动地表现出他们对仙人的虔诚膜拜;“愿得骑云作车马”直白地表达出人间之人渴望能像仙人一样,以云为车马,自由遨游仙境,反映出仙境对凡人的巨大吸引力,也从侧面烘托出仙境的美好。“子欲居九夷,乘桴浮于海,圣人之意有所在”三句引用典故。此处引用孔子“子欲居九夷”“乘桴浮于海”的话语,以圣人之言暗示自己对超凡境界的追求,为诗歌增添了文化底蕴,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与圣人之意相联系,表明自己对仙境的向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并非单纯的幻想。“曲龙何在在海中,石室玉堂窅玲珑”两句再次点明曲龙丈人的居处并描写其环境。“在海中”强调其居处的神秘与遥远;“石室玉堂窅玲珑”描写曲龙丈人居住的石室和玉堂深邃而精巧,“窅玲珑”三个字生动地展现出建筑的奇妙,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那充满神秘色彩的仙人居所,进一步丰富了仙境的画面。“其下琛怪之所产,其上灵栖复无限”两句分别描写仙山上下的景象。“其下琛怪之所产”说明仙山之下是珍宝和奇异之物的产地,“琛怪”突出物产的珍贵与奇特;“其上灵栖复无限”则表示仙山之上有无数神灵栖息,从上下两个角度展现出仙山的神奇与富饶,使仙境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无风浪顶高屋脊,有风天晴翻海眼”两句描绘海上仙山的奇妙景象。无风时,浪顶如同高高的屋脊,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海面的平静与奇特;有风时,晴天也能看到海水翻涌如“海眼”,通过对比,生动展现出仙山海面的变幻莫测,突出此地不同于人间的神奇之处,让读者感受到仙境的独特魅力。“愿逐刚风骑吏旋,起居按摩参寥天”两句抒发诗人的愿望。“愿逐”直接表明诗人渴望追随;“刚风骑吏旋”描绘出在刚风中跟随骑吏旋转的情景,充满奇幻色彩;“起居按摩参寥天”表示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与寥廓天空相伴,表达出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希望能融入其中,享受超凡脱俗的生活。“凤皇颊骨流珠佩,孔雀尾毛张翠盖”两句刻画仙境中装饰的华丽。以凤凰颊骨制成流珠佩,孔雀尾毛张开作翠盖,选取凤凰、孔雀这些象征祥瑞与华丽的动物,“流珠佩”“张翠盖”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出仙境中物品的珍贵与华美,从侧面烘托出仙境的奢华与神奇,进一步增强了仙境的吸引力。“下看人界等虫沙,夜宿层城阿母家”两句展现出仙人的视角与生活。“下看人界等虫沙”以夸张的手法,从仙人的角度将人间看作如虫沙般渺小,突出仙凡之间的巨大差距;“夜宿层城阿母家”则表明仙人夜宿在西王母居住的层城,点明仙人生活的尊贵与神秘,使仙境的形象更加令人向往,也传达出诗人对这种超凡生活的憧憬之情。
上一篇:唐·孟浩然《赠王九》
下一篇:唐·吴融《废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