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一笠一扁舟":戴着一顶斗笠披着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
# 扁舟:小船。,笠:用竹篾或芦秆篾片编织的帽子,也是渔家、农民防日晒、防雨淋的帽子。,蓑:蓑衣、笠帽。用草编织成的古时渔家、农民的防雨草衣。
"一丈丝纶一寸钩":一丈长的渔线一寸长的鱼钩。
# 钩:鱼钩。,丝纶:即丝织编成的钓鱼的绳子。
"一曲高歌一樽酒":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
# 樽:酒杯。
"一人独钓一江秋":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
# 独钓:独自垂钓。
清代文学家
王士祯(1634~1711?),清代文学家。字子真,一字贻上,早年自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卒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王士祯的诗兼学多家,长篇歌行师从韩愈、苏轼,气势雄远;七律或学李商隐,清微婉约,或学杜甫,气体深稳,意境开阔雄奇,风格苍健沉郁。最能表现其风格特色的是五、七言近体诗。其五言绝句辞藻清隽,风调温婉,以自然风韵见长;其七言绝句缥缈空灵,独标一格。其词学以《花间》《草堂》为正宗,延续“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继承李清照的本色说,欣赏神韵天然的艺术倾向。词风婉丽隽永,尤以小令为佳。他主盟康熙诗坛数十年,追随者甚众,与朱彝尊号称“南朱北王”。代表作品有《送陶季之潞州》《秦淮杂诗》《真州绝句》《浣溪沙·红桥》等。著有《渔洋山人精华录》《带经堂集》《渔洋诗话》《池北偶谈》《香祖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通过极简笔触勾勒出秋江边渔人独钓的图景:蓑衣斗笠、轻舟钓竿,垂钓者且歌且饮,潇洒之态跃然纸上,独钓一江秋色,看似逍遥自在,却在萧瑟江景中暗藏几许孤独与苍凉,于疏淡中见深致。
2. 写作手法
白描:“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勾勒出渔夫垂钓的形象和场景,不事雕琢,却生动逼真。想象:“一曲高歌一樽酒”,将看似不可能同时存在的高歌与饮酒场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增添了浪漫色彩。虚实结合:“一人独钓一江秋”,表面是实写渔夫独自在江上垂钓,实际上“钓”字虚实结合,渔人不仅是在钓有形的鱼,更是在钓无形的秋意、秋景,以及心中那份潇洒自在的生活和无拘无束的心情,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思考。反复:全诗九个“一”字巧妙嵌入,强调了江上独钓的场景和人物,使诗歌节奏明快,音韵和谐,也突出了渔夫孤独而又自在的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这两句诗运用白描手法,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江景垂钓图。“一蓑”“一笠”点明了人物的装扮,是一位身着蓑衣、头戴斗笠的渔夫,“一扁舟”则描绘出他所处的环境,在一叶小小的船上。“一丈丝纶一寸钩”具体描写了钓鱼的工具,长长的钓线和小小的鱼钩,九个“一”字连续使用,将渔夫钓鱼的情形逼真地展现出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也为后面的描写做了铺垫。“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后两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一曲高歌一樽酒”,渔夫一边放声高歌,一边饮酒作乐,展现出一种逍遥自在的状态。“一人独钓一江秋”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独钓”既体现了江上只有渔夫一人的孤寂,又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洒脱。这里的“钓”不仅是实际的钓鱼动作,更像是在“钓”一江的秋意,“虚实相映”,让人感受到渔夫在享受这大好秋色的同时,内心或许还藏着对生活的感悟与感怀,蕴含着无穷的意味,也让读者体会到,在诗人眼中,这样的秋江独钓者,是真正懂得生活乐趣的人。
4. 作品点评
全诗中九个“一”字的巧妙嵌入,与诗画意境浑然相融,细品之下,每个“一”字皆贴切生动、情趣盎然。尤其“一人独钓一江秋”一句,堪称神来之笔——渔人钓的何止是水中之鱼?分明是一江秋色的澄明,是自在生活的洒脱,更是无拘心境的悠然。在诗人笔下,这位秋江独钓者早已超越了世俗的垂钓行为,成为深谙生活真趣、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智者化身。
#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短短四句中一连用的九个一字,读来朗朗上口。然细细品味,不难品出逍遥之中深藏几许萧瑟,自在之余伴有几多孤寂。垂钩者(亦或作者)鸿尘看破,只得借酒消愁,载载孑立,形影相吊。
不详江洋《明清咏钓诗欣赏》
上一篇:清·曹雪芹《五美吟·西施》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