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zèng
zōu
róng

朝代:清作者:章炳麟浏览量:3
zōu
róng
xiǎo
xià
yíng
zhōu
kuài
jiǎn
dāo
chú
biàn
gān
niú
ròu
zuò
hóu
yīng
xióng
tiān
bēi
qiū
lín
mìng
shǎn
shǒu
qián
kūn
zhǐ
liǎng
tóu

译文

邹容啊,你是我亲爱的小弟,披散头发东赴日本。操起快剪刀剪去清朝发辫,以干牛肉作干粮踏上征程。英雄一旦入狱,天地也仿佛在悲秋中伤怀。到生命的尽头也要携手,天地之间只有两种选择(革命到底或死亡)。

逐句剖析

"邹容吾小弟":邹容啊,你是我亲爱的小弟,

# 小弟:章炳麟比邹容大十八岁,故以小弟称之。

"被发下瀛洲":披散头发东赴日本。

# 被:同披,披发,说尚未束发成童,形容年纪小。

"快剪刀除辫":操起快剪刀剪去清朝发辫,

# 快剪刀除辫:满清统治中国后,强迫汉人都要和满人一样梳辫子,当时汉人称之为“豚尾”;剪除辫子是表示献身反清革命的决心,邹容不但自己剪辫,还曾勇敢地剪去清政府派驻日本的留学生监督的发辫。除辫:剪掉辫子,指邹容在日本毅然剪辫。

"干牛肉作糇":以干牛肉作干粮踏上征程。

# 糇:干粮。

"英雄一入狱":英雄一旦入狱,

"天地亦悲秋":天地也仿佛在悲秋中伤怀。

# 悲秋:对秋景而哀伤。此指悲哀。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临命须掺手":到生命的尽头也要携手,

# 掺手:执手。掺:同“搀”。,临命:临死。

"乾坤只两头":天地之间只有两种选择(革命到底或死亡)。

# 乾坤只两头:说两颗头颅,好比天地一样大,含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意思。乾坤: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狱中赠邹容》是清代章太炎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围绕对革命志士邹容的歌颂与惺惺相惜。首、颔联叙述邹容留学日本,立志革命,剪辫明志、以干牛肉为食等事迹;颈联渲染英雄入狱,天地同悲的悲壮氛围;尾联表明愿与邹容携手赴死的决心。全诗英气勃发,展现出强烈的战斗精神,是诗人革命性的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现代诗人

章炳麟,(1869年1月12日),生于浙江余杭(今属杭州)。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接受严格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并在杭州西湖“诂经精舍”,从师于朴学大师俞樾。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投身变法运动,参加康有为所组建的强学会,后赴上海,于1897年任《时务报》编务。由于其为古文经学派,康、梁是今文经学派,故不久后因门户之见与二人分道扬镳。1898年戊戌政变后章炳麟遭清政府通缉,避地台湾,并任台湾《日日新报》特约撰述。1899年,他将自己此前论学论政的文章辑成《尨书》,在苏州出版。同年夏,东渡日本,返回上海后任《东亚日报》编务。1900年7月参与唐才常在上海发起的中国国会。因反对其既“排满”又“勤王”,当场“宣言脱社,割辫与绝”脱离改良派,走向排满革命。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章炳麟因再次被追捕而流亡日本,在东京与孙中山结交。二人讨论了推翻清政府之后的典章制度及中国的土地赋税以至建都等问题,由此更坚定了其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信念。为了宣传“排满”民族革命思想,1902年,即南明永历帝死亡242周年之际,章炳麟与秦力山等十名倡议人发起留日学生的反清革命运动,即“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章炳麟起草《宣言书》并倾诉了对清朝罪恶统治的悲愤抗议,号召留日学生“雪涕来会,以志亡国”。虽然纪念会被中外联合破坏,但章炳麟的反清革命思想得到宣扬。1903年3月,章炳麟重至上海,于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学社任教。1903年6月在《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逐条批驳了康有为的言论,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的大论战拉开了序幕。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此诗诞生。当年六月三十日,作者于上海《苏报》发表为邹容《革命军》所作序文,以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因而遭清廷缉捕。邹容在次日得知消息后,毅然决然主动入狱,勇担责任。在狱中,二人相互以诗赠答,彼此激励,而这首诗正是作者为邹容创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怀、赠友诗。通过讲述邹容留学日本及投身革命的事迹,以及对其入狱遭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邹容革命精神的赞美,和两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共赴革命、视死如归的坚定决心。

2. 分段赏析

首联以“邹容吾小弟”开篇,短短一句,便将作者对邹容深切的亲切与赏识之情展露无遗。“被发下瀛洲”,暗指邹容年少即远赴日本,投身革命浪潮。颔联“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生动赞颂邹容无畏的革命豪情。诗句围绕两件典型事迹展开:一是邹容留学日本时,为反抗清政府对学生爱国运动的镇压,不仅毅然自剪辫子,还联合同学剪去留日学生监督姚文甫的辫子,悬挂于留学生会馆梁上以作警示;二是邹容投身革命,常顾不上正常饮食,以牛肉充饥。这两件事充分展现出邹容为革命舍生忘死、全身心投入的忘我境界。颈联“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道尽众人对英雄蒙冤入狱的痛惜与悲叹。以“英雄”称呼邹容,饱含崇敬之意,“悲秋”二字,更烘托出邹容入狱引发的天地同悲的悲壮氛围。尾联“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彰显出作者与邹容为革命事业勠力同心、并肩前行,哪怕面对牺牲也毫不退缩的壮烈气概。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洋溢着高昂的气概,激情澎湃,振奋人心。语言质朴自然,韵律和谐,读起来流畅顺口。通篇透着亲和之感,满含对友人的赞扬,更彰显出与友人携手共进的乐观精神。这些特质与诗人所秉持的革命宣传应激扬且通俗的风格高度契合。诗里蕴含的战斗精神,无疑是诗人革命性的生动映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狱中所作诗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没有忘记。

现代文学家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 章太炎这首诗写得明快简洁,全不似他日后的古奥晦涩。他抱了必死的决心,与邹容互勉,自然不屑再寻章摘句,刻意雕琢。全诗意气豪迈,不作儿女伤感态,既表现民不畏死的勇气,又传达着与邹容惺惺相惜的情谊,寥寥数语,革命家的气魄跃然纸上,不亚于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不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早《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典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王国维《满庭芳·水抱孤城》

下一篇:清·曹雪芹《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