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古渡接芦溪":我从黄花渡登岸后直接就踏上了去芦溪的路程,
# 黄花古渡:古时春末夏初水涨称“黄花水”,此应泛指春末江水上涨的古渡头。
"行过萍乡路渐低":过了萍乡之后,路面渐渐低平。
"吠犬鸣鸡村远近":村子错落有致,时不时听到有鸡鸣狗叫声传入耳中,
"乳鹅新鸭岸东西":出生不久的小鹅和小鸭在河两岸悠闲觅食。
# 新鸭:小鸭。,乳鹅:小鹅。
"丝缫细雨沾衣润":如丝细雨绵绵而下沾湿行人衣,
# 润:潮湿。,丝缫细雨:如抽丝一般的细雨。丝缫:抽丝。这里是形容细雨如丝。
"刀剪良苗出水齐":田间刚出水的秧苗就像剪刀剪过似的那样整齐。
# 刀剪良苗:指刚出水的新苗像用剪刀剪过似的那样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这里的风土人情跟湖南很相似,
# 风土:地方风俗。
"春深无处不耕犁":谷雨过后,处处都是犁翻土的农耕景象。
清代诗人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馀。号他山,又号查田,晚年自号初白老人,海宁(今属浙江)人。少从黄宗羲、钱澄之受学,康熙间以举人召值南书房,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查慎行与宋琬、施闰章、王士祯、赵执信和朱彝尊并称“国初六家”。其诗多写行旅之情,善用白描手法,为清初宋诗派名家。著有《敬业堂诗集》《补注东坡编年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诗人自湘东驿沿陆路至芦溪途中的春景,包括渡口、村庄、禽鸟、细雨、秧苗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机勃勃景象和农耕生活的赞美。这是一首写旅途春景题材的七言律诗,借沿途所见景象写出了对乡村风光与农忙时节的喜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这些诗句没有过多修饰,简洁勾勒乡村中动物活动、细雨润衣、禾苗生长的画面。以简洁质朴的笔墨勾勒形象,不事雕琢,让读者直观感受乡村生活场景,画面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易引发情感共鸣。对仗:“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颔联);“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颈联)。在形式上,词性相对,节奏相应;在内容上,分别描绘乡村的动物和雨后禾苗的景象。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增强诗歌韵律美;内容上使描写凝练集中,突出乡村动物活动与禾苗生长之景,提升诗歌表现力。多感官描写:“吠犬鸣鸡村远近”(听觉),“乳鹅新鸭岸东西”(视觉)。通过听到犬吠鸡鸣、看到乳鹅新鸭,从不同感官展现乡村生活。从听觉、视觉等不同感官角度描绘,丰富感知维度,让乡村生活画面更立体鲜活,使读者身临其境。比喻:“丝缫细雨沾衣润”把细雨比作丝缫,“刀剪良苗出水齐”把整齐的禾苗比作刀剪裁剪过。使描写对象更生动形象,如将细雨比作丝缫、禾苗比作刀剪,让读者更好理解景物特点,增添诗歌韵味。借景抒情:全诗多处借景抒情,如“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等句,借乡村雨后清新、生机盎然之景,抒发诗人对眼前景象的喜爱和内心的愉悦。
3. 分段赏析
首联“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萍乡,即如今的江西省萍乡市,在清代称萍乡县。这两句质朴自然,过渡流畅。湘东到萍乡并非诗人重点描绘之处,故而简笔带过,足见其笔法精妙,不着痕迹。其意为诗人自黄花渡上岸后,便踏上前往芦溪的路途,过了萍乡,地势渐趋低平。值得一提的是,萍乡地处湘东与芦溪之间,地势略高于两地,水流走向独特,当地称“两边倒”,即一路水向西经湘东汇入湘江,另一路水向东经芦溪流入赣江。同时代萍乡知县胥绳武的竹枝词“东去江西写官板,西下湘东装倒划。中五十里船不到,满路桐油兼苎麻”可作佐证,其中“中五十里船不到”描述了萍乡到芦溪这段路程无法行船,只能步行,与查慎行的“行过萍乡路渐低”相互印证。颔联“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呈现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诗人一路行来,耳闻鸡鸣犬吠,目睹错落村庄;两岸绿草如茵,新生的小鹅小鸭自在觅食,恬静美好。这两句不仅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更反映出康熙年间,百姓历经战乱后生活渐趋安稳、社会经济逐步繁荣的景象。“吠犬鸣鸡”是听觉感受,“乳鹅新鸭”是视觉所见,诗人凭借不同感官,捕捉到祥和、清新的生活气息。后一句从新生禽鸟的蓬勃生机中,暗示着战乱后社会生产复苏、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乳”“新”二字,饱含着诗人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也体现出他对战乱后社会重建的信心与期望,正因如此,他才有闲情逸致借景抒情,赋诗吟唱。颈联“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诗人以“丝缫”喻春雨,描绘出春雨如丝、细密连绵的姿态;将新长出的秧苗比作被剪刀裁剪过般整齐,生动展现出禾苗的茁壮。上联描绘犬鸡鹅鸭,此联刻画自然景象与植物,进一步凸显江南水乡特色。春雨如丝飘动,带来清凉之感;雨后水田水满,秧苗青绿齐整,清新悦目。“丝缫”“刀剪”两个比喻精妙贴切,尽显诗人对周遭事物观察之细致,表达之精准。尾联“犹与湖南风土似,春深无处不耕犁”,点明萍乡与紧邻的湖南风土相近,同属楚地,风俗相仿,至今湖南人仍称江西人为“老表”。谷雨之后,诗人眼中是桃红柳绿、耕犁翻土的繁忙景象。诗中虽未提及“牛”“人”,却营造出一幅牛耕于田、人声鼎沸的热闹春耕图景,宛如一幅江南水乡的田园画卷,真正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令人印象深刻,充分彰显查慎行的高超诗艺。
4. 作品点评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写景诗占据重要地位。古代诗人常借游览山水之际,以景言志。这类诗歌或塑造生动形象,或勾勒优美意境,或运用衬托、对比手法,或追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之效。查慎行的《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别具一格,采用白描手法,诗中颔联“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与颈联“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对仗工稳精妙,语言清新明快、简洁质朴。这两联不仅在形式上给人以美感,更传递出诗人的情感。诗人笔下的乡村景象,恰是其心之所盼,为抒发这份欣喜激动之情,他借景物描写巧妙传情。清朝初期,诗坛多学唐诗,查慎行崛起后,兼采唐宋之长,成为清初效法宋诗成就斐然的代表诗人,对当时诗坛影响深远。正如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所言:“梅村(吴伟业)之后,欲推举一位能列于唐宋诸公之后的诗人,实非易事。唯有查初白才气纵横,诗艺精湛。”还称其“论及功力深厚,乃自香山居士、放翁之后第一人”。
#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按游踪所及,描写了自己的一路感受……全诗描写生动具体,形象鲜明,语言浅显,音节流畅,洋溢出一种欢快的情绪,反映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会顾问刘季高、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中国古典文学名篇鉴赏辞典·明清文学卷》
# 湘、赣两省接壤,萍乡更邻近湖南,风土人情,宛然相似。“春深无处不耕犁”,更是湘东和赣西的共同特色。多么富饶的土地,多么勤劳的人民啊!作者此时,全然忘却衰年行旅的苦辛了。全诗语言朴素而感情真挚,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现代诗人、前上海诗词学会顾问马祖熙《元明清诗鉴赏》
# 这是一首抒写作者从湘东驿往芦溪途中见闻感受的七言律诗……全篇不过是写作者途中所见所闻,但我们从作者笔下描绘的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景象中,能很好地感受到作者欣喜愉悦的心情,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淳朴自然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曾小丹《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下册
# 此诗描写湘东春耕时节风情,充满生机情趣。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邬国平《清诗观止》
上一篇:清·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鬓云松令·咏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