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朝代:清作者:冯云山浏览量:3
chuān
穿
tiān
tòu
láo
dào
fāng
zhī
chū
chù
gāo
jiàn
yān
néng
liú
zhù
zhōng
hǎi
zuò
tāo

译文

穿越苍穹、穿透大地也不辞辛劳,直到尽头才看清它的源头如此高远。山涧溪流怎可能将它阻拦羁绊,它终将奔向大海掀起滔天巨浪。

逐句剖析

"穿天透地不辞劳":穿越苍穹、穿透大地也不辞辛劳,

# 辞劳:因怕辛劳而推却。

"到底方知出处高":直到尽头才看清它的源头如此高远。

"溪涧焉能留得住":山涧溪流怎可能将它阻拦羁绊,

# 溪涧:山间的水流。

"终须大海作波涛":它终将奔向大海掀起滔天巨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瀑布》是清代诗人冯云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描绘瀑布的壮丽景象,借瀑布奋勇向前、一往无前奔向大海的磅礴气势,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太平天国领袖之一

冯云山(1822年~1852年),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禾落地村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后为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官封南王,七千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穿天透地不辞劳”“穿天透地”展现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意志,气势之宏大,远超原诗。第二句“到底方知出处高”把“远看”改成“到底”,坚定地表达了坚持不懈的决心。这两句不但写出了瀑布的动态和高度,从高高悬崖上凌空倾泻而下,穿透天空和地面,化作深潭与溪涧。瀑布完成这一壮举,得冒多大风险、付出多少辛劳啊!为了奔赴目标,它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瀑布坠入潭底,从下往上看,宽大的银练垂落,水花四溅。这时才更惊叹它的落差之大、源头之高。后两句诗进一步凸显了瀑布非凡的气魄与志向。“溪涧焉能留得住”瀑布的水漫出深潭,流入周边溪涧,化作潺潺的溪流。可这山中溪涧怎能长久留住它呢?即便经历千难万险,它也要奔向大江长河,最终汇入浩瀚大海。“终须大海作波涛”“归”字改成“须”字,寓意太平军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一“大海”来成就伟业,比原诗的“归”字寓意更深。作为站在历史前列、代表当时农民阶级先进思想的革命家,冯云山坚信历史会肯定自己的行动,认定这是“出处高”的正义之举。安逸平庸的生活怎能束缚他前进的脚步?他定会带领乡亲们揭竿而起,离开偏僻山乡,汇聚成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大军,像汹涌大海的怒涛,翻天覆地,推翻腐朽的满清封建王朝。

2. 作品点评

这首诗文辞流畅,意味深长,表面写瀑布,实则处处写自己。充分展现了这位农民领袖高尚的品格、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气势豪迈,格调高亢,在历代咏瀑布的诗中,立意新颖深刻,即便与黄巢托物言志的《题菊花》《菊花》相比,也毫不逊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