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花先放":什么地方的花先开放呢?
"向南三两村":是向南的那三两个村庄。
"未春天似梦":春天还没有到来,夜晚的天空像梦一般朦胧,
"彻夜月无言":月亮整夜默默无言。
"且喜昏鸦散":高兴的是黄昏的乌鸦已经散去,
"毋嫌翠羽喧":不要嫌弃翠鸟的喧闹。
"众芳久寂莫":众多的花卉长久地寂寞着,
# 莫:一作“寞”。
"赖汝照乾坤":全靠你(梅花)来照亮天地。
"离离压残雪":繁茂的梅花压在残雪之上,
# 离离:繁茂的样子。
"脉脉照溪滨":含情脉脉地映照在溪边。
# 脉脉:含情欲诉的样子。
"一任夜无月":任凭夜晚没有月亮,
"何妨天不春":哪怕天气还没有到春天又有何妨!
"芳华凭俗赏":梅花的美丽只被世俗之人欣赏,
# 芳华:指梅花的颜色。
"风味与谁亲":它的高雅情趣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
# 风味:指梅花的神韵与格调。
"只觉闭门后":只觉得闭门之后,
"徘徊似有人":好像有人在门外徘徊。
明末清初文学家,“江南三大遗民诗人”之一
钱澄之(1612~1693),明末清初文学家。原名秉镫,字幼光(一作饮光),号田间,桐城(今属安徽)人。明末诸生,南明唐王时授彰州府推官,桂王时官至翰林院编修、知制诰。清军入桂林后削发为僧,法名西顽,后还俗归隐。钱澄之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其早年学诗从七子派入手,后期多直面人生之作,论诗强调“诗以道性情”,作诗提倡“苦吟”。其古文熔经铸史,综贯百家,气雄势厚。著有诗文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存稿》及专著《田间易学》《田间诗学》等。今人编有《钱澄之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律诗,也是一组咏物诗。描绘了梅花在月夜和残雪中的姿态,体现了梅花高洁、不畏严寒的品格,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坚定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以及以梅花自喻,坚守气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同时寄托了诗人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感。
2. 写作手法
对比:通过“众芳寂寞”与“梅花照乾坤”的对比,突出梅花在寒冬中独放的孤高姿态。拟人:“脉脉照溪滨”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脉脉”似含情凝视,生动描绘梅花临水照影的温婉姿态;“徘徊似有人”将梅花拟人化为深夜徘徊的幽人,既写出其孤高绝世的风神,又借梅花的“徘徊”暗示诗人对高洁品格的执着追寻与惺惺相惜之情,使梅花形象更具灵性与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借月夜梅花抒发心志。“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两句以设问起笔,开篇即抛出疑问“哪里的花最先开放”,引发读者好奇,随即给出答案“向南的三两村庄”。简洁直接地交代梅花开放的地点,也暗含梅花向阳而生的习性,同时营造出诗人寻觅梅花的情境,奠定了全诗对梅花关注与探寻的基调。“未春天似梦,彻夜月无言”描绘出初春时节的朦胧意境。春天尚未真正到来,夜晚的氛围如同梦境般虚幻缥缈,而明月高悬,却默默无语,整个画面静谧而空灵。“未春”点明时节,“梦”与“无言”赋予夜晚以独特的神韵,既烘托出梅花开放时清幽孤寂的环境,也委婉地传达出诗人此时内心的寂寥与沉思。“且喜昏鸦散,毋嫌翠羽喧”写天色将明时的情景。诗人欣喜地看到黄昏时聒噪的乌鸦已然散去,又劝慰自己不要嫌弃翠鸟的喧闹。这里将“昏鸦”与“翠羽”形成鲜明对比,“昏鸦”象征着经受不住考验、趋利避害之人,“翠羽”则代表坚守陪伴梅花的友人,借对两种鸟类的不同态度,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在困境中对不同人群的情感倾向与价值判断。“众芳久寂莫,赖汝照乾坤”此句直抒胸臆,高度赞美梅花。诗人指出众多花卉长久处于寂寞凋零的状态,而唯有梅花在寒冬中绽放,凭借自身的高洁与芬芳照亮天地。“赖汝”二字,将梅花视为黑暗中的光明使者,赋予其非凡的意义与使命,既盛赞了梅花的品格,也流露出诗人愿以梅花自励,在乱世中坚守气节、维护正义的志向与决心。第二首借梅花不怕残雪欺压,进一步抒写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高洁志趣。“离离压残雪,脉脉照溪滨”两句描绘出梅花傲立的姿态。“离离”写出梅花繁茂的样子,它们层层叠叠地压在残雪之上,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脉脉”赋予梅花以深情,它含情脉脉地映照在溪畔,将身影倒映水中,既写出梅花在溪边的优雅之态,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为梅花增添了温柔婉约的气质,同时暗含梅花不畏严寒、与残雪对抗的坚韧品格。“一任夜无月,何妨天不春!”此句进一步凸显梅花的坚韧与豁达。“一任”表明梅花任凭夜晚没有月光的照耀,也毫不在意;“何妨”则强调哪怕春天迟迟不来,它也无所畏惧。诗人用这两个词语,赋予梅花一种超然洒脱的精神,将梅花置于恶劣的环境中,却突出其不依赖外界条件,坚守自我、傲然开放的品质,表达出一种顽强不屈、独立自主的态度,也借此抒发自身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芳华凭俗赏,风味与谁亲?”写出梅花的孤独与无奈。梅花的美丽芳华任由世俗之人欣赏,然而它内在高雅的韵味、独特的精神气质,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亲近呢?前句说世俗之人只关注梅花外在的美丽,后句以疑问的形式,感叹梅花知音难觅,通过这种对比,既展现出梅花的曲高和寡,也暗示诗人自己如梅花一般,高洁的志趣和品格不被世人理解,蕴含着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与孤寂之情。“只觉闭门后,徘徊似有人”构思巧妙且意境深远。诗人闭门之后,却感觉仿佛有人在门外徘徊,而这徘徊之人,恰似梅花的化身。诗人将梅花人格化,通过这种虚幻的感觉,进一步强化梅花与自己心灵相通的联系,将梅花的精神融入自己的生活与情感之中,表达出诗人对梅花深深的眷恋与向往,同时也暗含诗人在孤独中坚守自我,期待与志同道合者相遇的心境,使诗歌在含蓄中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钱澄之拒仕清朝,以隐逸、著书、设塾、耕种度过余生。其《梅花》五言律诗二首借物抒怀,将梅花的高洁芳香喻作坚守气节的志士,亦为自身写照,深沉寄寓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感,尽显沉雄悲壮的苍凉格调。两诗分别描绘月夜、雪中梅花,意境优美空灵,托物言志的手法运用精妙,将个人志趣与民族气节相融合。诗篇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造诣,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让读者得以领略古代爱国志士的铮铮风骨与高尚情怀。
# 诗人在明清之际饱经沧桑,历尽忧患,故其诗“皆纪出处时事,无意求工,而声调流美,词彩焕发,自中绳墨”(萧穆《藏山阁集》跋)。诗人自己也说:“五言诗远宗汉魏,近间有取乎沈、谢,誓不作陈、隋一语,唐则惟杜陵耳。”强调写实,着力白描,感怀旧事,有感即发,化堆朵成烟云,变孤傲为执著,洵坛坫一奇才。
现代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
上一篇:清·袁枚《谒岳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