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舫予所喜":画舫是我所喜爱的,
"云舟不是舟":它虽名为舟却并非一般的水上之舟。
"雅宜风澹荡":它高雅适宜在微风轻拂中静立,
"那共水沉浮":而不与水一同沉浮飘荡。
"荷净初过雨":荷花刚刚经过雨的洗礼显得洁净,
"竹凉飒似秋":竹林透出凉意好似秋天来临。
"分明太液上":这里分明如同太液池一般,
"借与米家游":仿佛借给米芾一家来游玩。
清朝第六位皇帝
乾隆(1711~1799),全名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为其年号,寓意天道昌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满族,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庙号高宗。执政期间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开博学鸿词科,主持编修《四库全书》。他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其诗歌内容包罗甚广,古诗大气,律诗工整,绝句清灵。写诗多有率性而吟或不饰雕琢之处,但不少诗作也颇为讲究,尤其绝句颇有妙趣。他在作诗上,情钟老杜,步法韩愈,追摹东坡。作品有《如意湖》《苏堤春晓》《过蒙古诸部落》《萨尔浒》《辽阳怀古》等。
1. 分段赏析
“画舫予所喜,云舟不是舟”,开篇点明主题,直接表达对画舫斋的喜爱,“云舟不是舟”则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想要了解画舫斋究竟有何独特之处。“予所喜”三个字直抒胸臆,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画舫斋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雅宜风澹荡,那共水沉浮”,这两句诗进一步阐述画舫斋的高雅气质,“雅宜”一词强调了画舫斋的高雅格调,它适合在微风轻拂中展现其静谧之美。“那共水沉浮”则通过与普通船只的对比,突出了画舫斋的独特韵味,它不像普通船只那样随波逐流,而是有着自己独立的精神内涵。“荷净初过雨,竹凉飒似秋”,这两句诗通过描写画舫斋周边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荷净初过雨”,荷花经过雨水的洗礼后显得更加洁净,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竹凉飒似秋”,竹林透出的凉意好似秋天来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凉爽的氛围。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画舫斋周边环境的美好,进一步烘托出画舫斋的高雅气质。“分明太液上,借与米家游”,这两句诗将画舫斋比作太液池,太液池在古代是皇家园林中的重要景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分明太液上”表明画舫斋的地位和格调之高。“借与米家游”,想象如同借给米芾一家游玩,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以其高雅的艺术情趣著称。这一句增添了画舫斋的文化意趣,使读者感受到画舫斋不仅是一个物质空间,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地方,深化了主题,使读者对画舫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