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hǎo
·
·
bèi
cán
yáng
shàng
xiǎo
lóu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bèi
cán
yáng
shàng
xiǎo
lóu
shuí
jiā
yùn
piān
yōu
háng
bái
yàn
yáo
tiān
diǎn
huáng
huā
mǎn
qiū
jīng
jié
tàn
chén
nóng
huá
mèng
shuǐ
dōng
liú
rén
jiān
suǒ
shì
kān
chóu
chàng
xiàng
héng
táng
wèn
jiù
yóu

译文

背对夕阳,孤单地登上小楼,耳边传来不知谁家飘出的玉笛声。一行白雁飞入天际,菊花盛开,枯黄的叶子洒落一地。四季更替的速度让人吃惊,人生的浮沉也让人惊叹,美好的时光像梦一样随水东流不见了。人间的一件件往事都是如此惆怅,就不要向横塘路上询问从前游玩过的地方在何处了。

逐句剖析

"独背残阳上小楼":背对夕阳,孤单地登上小楼,

"谁家玉笛韵偏幽":耳边传来不知谁家飘出的玉笛声。

# 幽:形容笛声低沉清细又悠长,有凄清感。,玉笛:玉制的笛子,笛子的美称,这里指笛声。

"一行白雁遥天暮":一行白雁飞入天际,

# 白雁:候鸟。体色纯白,似雁而小。

"几点黄花满地秋":菊花盛开,枯黄的叶子洒落一地。

# 黄花:菊花。

"惊节序":四季更替的速度让人吃惊,

# 节序:节气时令,农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词中当已是霜降前后。

"叹沉浮":人生的浮沉也让人惊叹,

# 沉浮:比喻盛衰、消长、起伏。

"秾华如梦水东流":美好的时光像梦一样随水东流不见了。

# 秾华:繁华的样子,比喻指花木景象,也比喻人的青春岁月、女子青春美貌。

"人间所事堪惆怅":人间的一件件往事都是如此惆怅,

# 所事:事事,一件件往事。

"莫向横塘问旧游":就不要向横塘路上询问从前游玩过的地方在何处了。

# 旧游:从前游玩过的地方。,横塘:古堤名,一为三国吴大帝时于建业(今南京)南淮水(今秦淮河)南岸修筑,亦为百姓聚居之地;另一处在江苏省昊西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是清代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词。上阕之中,词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秋日的萧瑟之景,残阳、小楼等意象交织,渲染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下阕则直抒胸臆,感慨人生恍若梦境,世间诸事变幻无常,充满对命运的深沉思索。整首词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远近结合、直抒胸臆等,将词人的所见之景与所感之情相互交融,时而细腻描绘,时而直抒胸臆,辞藻清丽雅致,情感表达委婉含蓄,尽显婉约词风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的创作时间,至今尚无定论。对于该词的创作主旨,学界观点不一。部分学者认为此词是词人登高之际抒发内心伤感的作品;也有不少人根据“横塘”这一江南地名,推断这是一首登高怀远之作,词中所怀之人,或为纳兰性德的红颜知己沈宛,或为其江南故交。由于缺乏确凿史料佐证,各种说法难以达成共识,为这首词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登楼感怀之作。描绘了词人独登小楼,于残阳中听闻玉笛幽韵,目睹白雁南飞、黄花满地的秋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萧瑟的氛围。进而引发词人对时节变化的惊叹,对人生沉浮的喟叹,表达了繁华易逝、如梦如流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的追思和惆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词多处借景抒情,如“独背残阳上小楼”“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等句,通过残阳、小楼、白雁、黄花等秋日凄凉的景色,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孤寂、惆怅之情,使情与景相互交融,意境深远。直抒胸臆:“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词人直接抒发对季节更替、人生沉浮的惊叹与感慨,认为美好的时光如同梦境,像水一样东流而去,毫不掩饰地表达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远近结合:“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远处是“一行白雁遥天暮”,描绘了在遥远的天际,一行白雁在暮色中飞翔的画面,展现出开阔辽远的意境;近处是“几点黄花满地秋”,写眼前地上几点枯黄的花朵,满地秋意,是近景描写。通过远近景色的搭配,使画面富有层次感,鲜明地呈现出秋日的景象。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阕起笔便勾勒出一幅萧瑟图景:秋日暮色四合时分,纳兰性德孑然登上小楼,残阳将他的身影缓缓拉长,恰似被岁月消磨的心境,尽显孤寂落寞。登楼之后,耳畔传来呜咽笛声,声声含悲。极目远眺,一行白雁划破天际;垂首俯瞰,满地枯叶堆积。词人巧妙撷取残阳、小楼、笛声、飞雁、枯叶等意象,将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又通过登楼的动作、听觉感受,以及俯仰之间的视觉捕捉,全方位勾勒出秋日登高时的感怀心绪。下阕中,词人笔锋一转,抒发出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慨叹。“惊节序,叹沉浮,辕华如梦水东流”,四季轮回流转,人生起落无常,往昔的美好岁月如梦幻泡影,随东逝之水悄然远去。时序更迭令词人惊心,因这意味着年华渐逝、衰老渐近;自然界的盛衰荣枯,恰似人生境遇的缩影,皆如流水般不可逆转。至此,其内心的惆怅之情溢于言表。“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一句,与《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中“我是人间惆怅客”遥相呼应,尽管二词描绘的季节不同,却都浸润着相同的寂寥意境。时光匆匆流逝,可萦绕心间的惆怅却始终挥之不去,成为贯穿其词作的情感底色。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极具感染力。在景物描写方面,词人巧妙融合远近视角,既有远眺白雁入天际的辽阔画面,又有近观枯叶落满地的细腻刻画;同时结合听觉与视觉,笛声呜咽与残阳暮色相互映衬,使秋景立体可感。词中既有“惊节序,叹沉浮”这类直抒胸臆的感慨,也细致描绘了内心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词人将自身经历与眼前景色紧密交织,情感表达收放自如,时而含蓄委婉地借景抒情,时而畅快淋漓地吐露心声,全词语言清丽雅致,意境婉约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本词表面伤感,实际有一种无悔的人生自信与刚强蕴藏其间,堪称纳兰词中的佳品。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刘淑丽《古词名家诵读本纳兰性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下一篇:清·乾隆《画舫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