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hóng
qiáo

朝代:清作者:王士祯浏览量:3
bái
niǎo
zhū
yǐn
huà
ráo
chuí
yáng
yǐng
jiàn
hóng
qiáo
xún
wǎng
shì
hún
xiāo
yáo
zhǐ
píng
shān
shān
wài
duàn
hóng
鸿
shù
shuǐ
tiáo
tiáo
xīn
chóu
fēn
guǎng
广
líng
cháo
hóng
qiáo
tóng
tuò
ān
chá
cūn
nián
yán
fù​

译文

白的鸟儿,红的荷花,把我的画船引导,只见水里的垂杨影里,还有弯弯的红桥,我想追寻这里有过的往事,却禁不住已黯然魂消。远望蜀冈上的平山堂,只见平山堂外路茫茫,天空有无数失群的大雁,江水流向远方,我心中涌出了无数新愁,却只能把它交给广陵潮水,因为它波澜起伏和潮水一样。在红桥与箨庵、茶村、伯玑、其年等友人一同唱和,以“岩赋”为题创作诗词。​

逐句剖析

"白鸟朱荷引画桡":白的鸟儿,红的荷花,把我的画船引导,

# 桡:船桨,此指船。

"垂杨影里见红桥":只见水里的垂杨影里,还有弯弯的红桥,

# 红桥:在江苏扬州,明末建成。桥上朱栏数丈,周围荷香柳色,为扬州一景。

"欲寻往事已魂销":我想追寻这里有过的往事,却禁不住已黯然魂消。

# 销:一作消。

"遥指平山山外路":远望蜀冈上的平山堂,只见平山堂外路茫茫,

# 平山:指平山堂,扬州游览胜地。

"断鸿无数水迢迢":天空有无数失群的大雁,江水流向远方,

# 断鸿:失群的孤雁。

"新愁分付广陵潮":我心中涌出了无数新愁,却只能把它交给广陵潮水,因为它波澜起伏和潮水一样。

# 广陵:即扬州。

"红桥同箨庵茶村伯玑其年和岩赋":在红桥与箨庵、茶村、伯玑、其年等友人一同唱和,以“岩赋”为题创作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红桥》是清代词人王士祯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是作者任扬州推官时,与友人泛舟红桥,即兴所作。上片以白鸟、朱荷、垂杨、红桥等意象勾勒春日水乡画卷,色彩明丽却暗藏追忆往事的怅惘;下片遥望平山远路,借断鸿流水寄托漂泊之愁,末句将新愁托付江潮,以景结情,余韵悠长。全词写景清雅,抒情含蓄,展现清初文人雅集唱和的闲逸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文学家

王士祯(1634~1711?),清代文学家。字子真,一字贻上,早年自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卒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王士祯的诗兼学多家,长篇歌行师从韩愈、苏轼,气势雄远;七律或学李商隐,清微婉约,或学杜甫,气体深稳,意境开阔雄奇,风格苍健沉郁。最能表现其风格特色的是五、七言近体诗。其五言绝句辞藻清隽,风调温婉,以自然风韵见长;其七言绝句缥缈空灵,独标一格。其词学以《花间》《草堂》为正宗,延续“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继承李清照的本色说,欣赏神韵天然的艺术倾向。词风婉丽隽永,尤以小令为佳。他主盟康熙诗坛数十年,追随者甚众,与朱彝尊号称“南朱北王”。代表作品有《送陶季之潞州》《秦淮杂诗》《真州绝句》《浣溪沙·红桥》等。著有《渔洋山人精华录》《带经堂集》《渔洋诗话》《池北偶谈》《香祖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士禛是清初诗坛领袖人物,以倡导“神韵说”理论著称。他早年热衷词曲创作,中年后便不再从事此类文学活动。其词作《浣溪沙》创作于1660年(顺治十七年),时年27岁的他刚赴扬州担任州府推官。词题中提及的“箨庵”是戏曲家袁于令,“茶村”为诗人杜濬,“伯玑”指文学家陈允衡,“其年”则是阳羡词派代表陈维崧,“秋崖”为学者朱克生。此次雅集过程在王氏同期所作的《红桥游记》中有明确记载:“壬寅年(1662年)六月十五日,与箨庵、茶村、伯玑等友人泛舟湖上,酒酣之际即兴创作两首小词,众人相继唱和。”据此可知,《浣溪沙》实际创作时间为康熙元年夏季的月圆之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词。全词通过描绘扬州红桥的山水风光,抒发了对往事难追的怅惘与漂泊无依的羁旅之愁。

2. 写作手法

渲染:“断鸿无数水迢迢”​​一句以“无数”强调孤雁的密集与漂泊无依,强化苍茫孤独的氛围;叠字“迢迢”通过空间的绵延不绝,渲染出水面的辽阔与愁思的悠长。情景交融:“断鸿无数水迢迢”​​中“断鸿”(失群孤雁)象征漂泊孤寂,“水迢迢”(江水绵延)暗喻愁绪无尽,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属性。“无数”强化愁绪的浩渺,“迢迢”以空间距离映射心理距离,景与情浑然一体。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白鸟”“朱荷”“垂杨”“红桥”等明丽意象,勾勒春日红桥的秀丽画卷。白鸟掠荷、画船轻摇,垂杨掩映红桥,色彩对比鲜明,画面鲜活如画。末句“欲寻往事已魂销”陡转,从写景转为追忆。试图追寻往昔痕迹,却因物是人非而怅然若失,形成乐景与哀情的强烈反差。​​下片:​“遥指平山山外路”以远眺动作拓展视野,暗含漂泊无定的孤独感;“断鸿无数”借孤雁南飞象征离散,叠字“迢迢”强化流水苍茫,时空苍凉感倍增。末句“新愁分付广陵潮”将愁绪寄托于浩荡江潮,看似洒脱,实则暗藏无奈——以自然之力消解愁思,愈显心事浩渺难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左辅《浪淘沙·水软橹声柔》

下一篇:清·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