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冻合梨云":关河都被梨花般的雪冻住了,
"冲寒犹试连线骑":仍然尝试着驾驭骏马冲破严寒。
# 连线骑:古代名马“连线骢”,因其毛色深浅斑驳而称,此处为押韵而改,即指骏马。连线,一作“连钱”。
"思量旧梦":怀想起如梦的往事,
# 思量:思索。
"黄梅听雨":倾听着黄梅细雨,
"危阑倦倚":困倦地倚靠在高栏上。
# 危阑:高处的栏杆。
"披氅重来":披着鹤氅重游故地,
# 氅:用羽毛做的外衣。
"不分明出":看不分明,
"可怜烟水":那惹人怜爱的烟水萦绕处一片朦胧。
"算夔巫万里":估摸着当有绵延万里的夔州、巫峡,
# 夔巫:夔州、巫峡。
"金焦两点":两相对峙金山、焦山,
"谁说与":向谁去倾诉,
"苍茫意":究竟要向谁去倾诉这苍茫的意绪呢?
"却忆蛟台往事":却又回忆起汉武帝射蛟台的往事,
"耀弓刀":当年,无数弓刀闪耀着寒光,
"舳舻天际":浩荡的船队绵延至天际。
# 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而今剩了":到如今只剩下,
"低迷鱼艇":凄迷的鱼艇,
"模粘雁字":模糊的雁队。
"我辈登临":我辈复登临,
"残山送暝":只见荒芜的山送来了昏暗的暮色,
"远江延醉":远处的江延续着醉人的风光。
"折梅花去也":且折梅花归去吧,
"城西炬火":遥望见城西驿使迎接我的火炬,
"照琼瑶碎":便如同片片碎玉一般。
清代词人
邓廷桢(1776-1846),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汉族,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清代官吏,民族英雄。嘉庆六年进士,工书法、擅诗文、授编修,官至云贵、闽浙、两江总督,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击退英舰挑衅。后调闽浙,坐在粤办理不善事戍伊犁。释还,迁至陕西巡抚。有《石砚斋诗抄》等多部著作传世。江苏南京市有“邓廷桢墓”可供瞻仰、凭吊。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是一首抒情词作。描写了登上大观亭的雪景以及对往事的追忆,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禁烟抗英壮举的怀念与自豪,抒发了如今报国无门的悲愤,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以雪景起笔,紧扣主题。放眼望去,关河大地银装素裹,漫山寒树犹如千树梨花绽放枝头。“梨云”典出《墨庄漫录》所引唐代王建《梦看梨花云歌》中“薄薄落落雾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原指梦中如云雾般缥缈的梨花胜景,后世常被文人借喻雪景。“连线骑”原型为古代名马“连线骢”,因其斑驳交错的毛色得名,此处为合辙押韵而稍作改动,用以指代矫健骏马。词人顶风冒雪、策马疾驰,将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化作驰骋的豪情,登上大观亭故地重游。犹记初至时正值黄梅雨季,倚栏而立,唯闻雨打芭蕉的绵密声响,令人困意渐生。如今旧地重临,雾锁烟迷的江景依旧难以驱散他心中的阴霾。词中“算夔巫万里,金焦两点,谁说与,苍茫意”一句,词人从长江中游的夔门、巫峡,望到下游的金山、焦山,万里河山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岌岌可危,可他心中的忧患与迷茫却无人诉说。“算”字精准刻画了词人反复思索、孤独无助的心境,道尽了知音难觅、壮志难酬的悲怆,亦是对当时昏暗时局的无声控诉。词的下片“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舻天际”,“蛟台”位于广东虎门附近,“舳舻”代指首尾相接的庞大舰队。词人在此追忆往昔,与林则徐在虎门并肩禁烟、率水师抗击英军的峥嵘岁月。“耀弓刀,舳舻天际”生动再现了当年海战的壮阔场景,一个“耀”字,既彰显了正义之师的威严气势,也流露出邓廷桢作为指挥者对那段辉煌历史的自豪与怀念。然而时过境迁,昔日荣光已成过眼云烟,如今眼前只剩江上若隐若现的渔舟和天边孤飞的雁阵。被革职后的他远离抗敌前线,只能在大观亭上,面对残山暮色,目送东逝江水,借酒消愁。邓廷桢空有一腔报国热忱,却因奸佞构陷而壮志难酬,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近代中国命运的缩影。即便选择隐退,世人或许能够理解他的无奈,但他并未就此沉沦,始终坚守高洁情操与不屈气节。词作以踏雪折梅收尾,借梅花傲雪凌霜的品格,表明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使全词意境得到升华,余韵悠长。
3. 作品点评
这首词开篇即紧扣主题,以雪景起笔,勾勒出关山河川被冰雪覆盖、绵延万里的壮阔景象。林立的树木银装素裹,宛如千树万树梨花竞相绽放。一句“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舻天际”,将思绪拉回往昔。其中“蛟台”地处今广东虎门一带,“舳舻”指代首尾相连、浩浩荡荡的船队。gu词人空怀一腔报国热血,却困于报国无门的困境,这种无奈与迷茫,不仅是个人的悲叹,更是近代中国命运的缩影。纵使选择放下理想,旁人或许也能理解,毕竟在时代的浪潮中,个人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然而,词人并未就此沉沦,即便前路坎坷,他依然坚守着心中的信念,以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在困境中砥砺前行 。
上一篇:清·吴伟业《怀古兼吊侯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