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lóng
yín
·
·
xuě
zhōng
dēng
guān
tíng

朝代:清作者:邓廷桢浏览量:3
guān
dòng
yún
chōng
hán
yóu
shì
lián
xiàn
线
liáng
jiù
mèng
huáng
méi
tīng
wēi
lán
juàn
chǎng
chóng
lái
fēn
míng
chū
lián
yān
shuǐ
suàn
kuí
wàn
jīn
jiāo
liǎng
diǎn
shuí
shuō
cāng
máng
què
jiāo
tái
wǎng
shì
yào
耀
gōng
dāo
zhú
tiān
ér
jīn
shèng
liǎo
tǐng
nián
yàn
bèi
dēng
lín
cán
shān
sòng
míng
yuǎn
jiāng
yán
zuì
zhé
méi
huā
chéng
西
huǒ
zhào
qióng
yáo
suì

译文

关河都被梨花般的雪冻住了,仍然尝试着驾驭骏马冲破严寒。怀想起如梦的往事,倾听着黄梅细雨,困倦地倚靠在高栏上。披着鹤氅重游故地,看不分明,那惹人怜爱的烟水萦绕处一片朦胧。估摸着当有绵延万里的夔州、巫峡,两相对峙金山、焦山,向谁去倾诉,究竟要向谁去倾诉这苍茫的意绪呢?却又回忆起汉武帝射蛟台的往事,当年,无数弓刀闪耀着寒光,浩荡的船队绵延至天际。到如今只剩下,凄迷的鱼艇,模糊的雁队。我辈复登临,只见荒芜的山送来了昏暗的暮色,远处的江延续着醉人的风光。且折梅花归去吧,遥望见城西驿使迎接我的火炬,便如同片片碎玉一般。

逐句剖析

"关河冻合梨云":关河都被梨花般的雪冻住了,

"冲寒犹试连线骑":仍然尝试着驾驭骏马冲破严寒。

# 连线骑:古代名马“连线骢”,因其毛色深浅斑驳而称,此处为押韵而改,即指骏马。连线,一作“连钱”。

"思量旧梦":怀想起如梦的往事,

# 思量:思索。

"黄梅听雨":倾听着黄梅细雨,

"危阑倦倚":困倦地倚靠在高栏上。

# 危阑:高处的栏杆。

"披氅重来":披着鹤氅重游故地,

# 氅:用羽毛做的外衣。

"不分明出":看不分明,

"可怜烟水":那惹人怜爱的烟水萦绕处一片朦胧。

"算夔巫万里":估摸着当有绵延万里的夔州、巫峡,

# 夔巫:夔州、巫峡。

"金焦两点":两相对峙金山、焦山,

"谁说与":向谁去倾诉,

"苍茫意":究竟要向谁去倾诉这苍茫的意绪呢?

"却忆蛟台往事":却又回忆起汉武帝射蛟台的往事,

"耀弓刀":当年,无数弓刀闪耀着寒光,

"舳舻天际":浩荡的船队绵延至天际。

# 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而今剩了":到如今只剩下,

"低迷鱼艇":凄迷的鱼艇,

"模粘雁字":模糊的雁队。

"我辈登临":我辈复登临,

"残山送暝":只见荒芜的山送来了昏暗的暮色,

"远江延醉":远处的江延续着醉人的风光。

"折梅花去也":且折梅花归去吧,

"城西炬火":遥望见城西驿使迎接我的火炬,

"照琼瑶碎":便如同片片碎玉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由清代词人邓廷桢所作。这首词开篇紧扣主题,以雪景起兴。极目远眺,万里山河银装素裹,挺拔的林木宛如梨花满枝,绽放出一片圣洁的白色花海。“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舻天际”一句中,“蛟台”位于如今的广东虎门附近,“舳舻”指代首尾相连、绵延不绝的船队。词人空怀一腔炽热的报国豪情,却因奸佞构陷而报国无门,这种无奈与困惑如影随形,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歌,更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缩影。即便他选择放弃,世人或许也会理解这份不得已,毕竟现实已将他的抱负束缚,让他难有作为。然而,邓廷桢并未就此向命运低头,他毅然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以坚贞不渝的高尚情操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在逆境中砥砺前行,彰显出非凡的人格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词人

邓廷桢(1776-1846),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汉族,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清代官吏,民族英雄。嘉庆六年进士,工书法、擅诗文、授编修,官至云贵、闽浙、两江总督,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击退英舰挑衅。后调闽浙,坐在粤办理不善事戍伊犁。释还,迁至陕西巡抚。有《石砚斋诗抄》等多部著作传世。江苏南京市有“邓廷桢墓”可供瞻仰、凭吊。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由清代词人邓廷桢所作。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轰然爆发。曾与林则徐并肩主持虎门销烟的邓廷桢,不幸遭奸佞构陷,旋即被削夺官职。次年,他便踏上了远赴伊犁的戍途。从词作中词人于长江下游回溯往昔禁烟抗英的豪迈壮举可知,这首词应创作于他被革职之后、流放伊犁之前的这段特殊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是一首抒情词作。描写了登上大观亭的雪景以及对往事的追忆,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禁烟抗英壮举的怀念与自豪,抒发了如今报国无门的悲愤,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以雪景起笔,紧扣主题。放眼望去,关河大地银装素裹,漫山寒树犹如千树梨花绽放枝头。“梨云”典出《墨庄漫录》所引唐代王建《梦看梨花云歌》中“薄薄落落雾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原指梦中如云雾般缥缈的梨花胜景,后世常被文人借喻雪景。“连线骑”原型为古代名马“连线骢”,因其斑驳交错的毛色得名,此处为合辙押韵而稍作改动,用以指代矫健骏马。词人顶风冒雪、策马疾驰,将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化作驰骋的豪情,登上大观亭故地重游。犹记初至时正值黄梅雨季,倚栏而立,唯闻雨打芭蕉的绵密声响,令人困意渐生。如今旧地重临,雾锁烟迷的江景依旧难以驱散他心中的阴霾。词中“算夔巫万里,金焦两点,谁说与,苍茫意”一句,词人从长江中游的夔门、巫峡,望到下游的金山、焦山,万里河山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岌岌可危,可他心中的忧患与迷茫却无人诉说。“算”字精准刻画了词人反复思索、孤独无助的心境,道尽了知音难觅、壮志难酬的悲怆,亦是对当时昏暗时局的无声控诉。词的下片“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舻天际”,“蛟台”位于广东虎门附近,“舳舻”代指首尾相接的庞大舰队。词人在此追忆往昔,与林则徐在虎门并肩禁烟、率水师抗击英军的峥嵘岁月。“耀弓刀,舳舻天际”生动再现了当年海战的壮阔场景,一个“耀”字,既彰显了正义之师的威严气势,也流露出邓廷桢作为指挥者对那段辉煌历史的自豪与怀念。然而时过境迁,昔日荣光已成过眼云烟,如今眼前只剩江上若隐若现的渔舟和天边孤飞的雁阵。被革职后的他远离抗敌前线,只能在大观亭上,面对残山暮色,目送东逝江水,借酒消愁。邓廷桢空有一腔报国热忱,却因奸佞构陷而壮志难酬,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近代中国命运的缩影。即便选择隐退,世人或许能够理解他的无奈,但他并未就此沉沦,始终坚守高洁情操与不屈气节。词作以踏雪折梅收尾,借梅花傲雪凌霜的品格,表明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使全词意境得到升华,余韵悠长。

3. 作品点评

这首词开篇即紧扣主题,以雪景起笔,勾勒出关山河川被冰雪覆盖、绵延万里的壮阔景象。林立的树木银装素裹,宛如千树万树梨花竞相绽放。一句“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舻天际”,将思绪拉回往昔。其中“蛟台”地处今广东虎门一带,“舳舻”指代首尾相连、浩浩荡荡的船队。gu词人空怀一腔报国热血,却困于报国无门的困境,这种无奈与迷茫,不仅是个人的悲叹,更是近代中国命运的缩影。纵使选择放下理想,旁人或许也能理解,毕竟在时代的浪潮中,个人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然而,词人并未就此沉沦,即便前路坎坷,他依然坚守着心中的信念,以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在困境中砥砺前行 。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吴伟业《怀古兼吊侯朝宗》

下一篇:清·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