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风烟万里昏":河洛一带战火纷飞,风烟弥漫,万里一片昏暗,
# 烟:一作尘。
"百年心事向夷门":我长久以来的心事都寄托给夷门。
"气倾市侠收奇用":侯嬴的气概让市井侠义之士为之折服,并被他任用发挥奇功,
"策动宫娥报旧恩":他谋划促使宫中宠妾报答信陵君的旧日恩情。
"多见摄衣称上客":常见许多人整衣作态以称上客,
"几人刎颈送王孙":可又有几人能像侯嬴那样以刎颈之举送别公子信陵君呢。
"死生终负侯赢诺":无论生死,我终究辜负了与侯朝宗的约定,
"欲滴椒浆泪满樽":泪水几乎要滴入盛着椒浆酒的酒杯中。
# 欲滴椒浆泪满樽:旧注:朝宗归德人贻书约终隐不出余为世所逼有负夙诺故及之。
明清时期文学家,“江左三大家”之一
吴伟业(1609~1671?),明清时期文学家。字骏公,号梅村,别号灌隐主人、大云居士,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官至左庶子。弘光时任少詹事。入清后,官至国子祭酒。吴伟业与钱谦益、龚鼎孳合称“江左三大家”。其诗众体皆工,题材多样。律诗沉博工丽,格调正大,音节谐和,缠绵真挚而不失雄健,兼有杜甫、李商隐的神髓;七言歌行最为后人称道,善于将色泽浓丽的笔法融汇于铺叙之中。其诗在格律上广泛学习前人,形成自身特色,世称 “梅村体”。代表作品有《过吴江有感》《过淮阴有感二首》《永和宫词》《圆圆曲》等。另有诗文《梅村家藏稿》、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通天台》等。今人辑有《吴梅村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吊今之作。整首诗借“怀古”以“吊今”,“怀古”与“吊今”相互交织。诗人通过对侯嬴事迹的缅怀,赞颂了侯嬴的肝胆意气和忠义精神,同时也借侯嬴来映照侯朝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自己未能践行约定的愧疚之情,情蕴深厚,感人至深。
2. 写作手法
对比:“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人刎颈送王孙”一句中,“多见”与“几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侯嬴在众人中脱颖而出的肝胆意气,强调了他的忠义和英勇,也倾注了诗人对侯嬴的赞颂之情,进而在“怀古”中巧妙地透露出“吊今”之意。用典: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如“侯嬴为信陵君策划窃符救赵”一事,详细描述了侯嬴的相关事迹,信陵君迎侯嬴为上客,侯嬴献策让如姬窃符、推荐朱亥杀晋鄙等情节,使侯嬴的形象丰满而鲜明,诗人借此表现侯嬴的肝胆意气,同时诗人通过对侯嬴事迹的缅怀,表达自己对古代侠义之士的仰慕以及对自身未能践行承诺的愧疚等复杂情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六句聚焦“怀古”。首联以“河洛风烟万里昏”勾勒出中原大地战火纷飞、风尘蔽日的动荡图景,在时代背景的铺陈中自然切入“怀古”主题,将读者思绪引入历史深处。面对这多灾多难的时局,诗人不仅忆起曾相约隐居的友人侯朝宗,更联想到战国时期隐于夷门的侯嬴,“百年心事向夷门”一句,巧妙地将对古人的追思与对现实的感慨融为一体,把对时代兴亡的喟叹、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含蓄地寄寓于对史事的回溯之中。诗的颔联、颈联具体铺陈“怀古”内容,通过侯嬴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典故,展现其重情重义的品格。侯嬴出身低微,年逾古稀仍为大梁夷门监者,却坚守高洁操守,婉拒信陵君馈赠。信陵君以诚相待,亲自邀其为上宾。当赵国危在旦夕、信陵君无兵权救援时,侯嬴献策让受恩于信陵君的如姬窃得兵符,并推荐屠者朱亥诛杀按兵不动的魏将晋鄙,成功解赵之困。信陵君出征时,侯嬴因年迈无法同行,以自刎明志。诗人对这段史实的凝练叙述,让侯嬴豪迈悲壮的形象跃然纸上。“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人刎颈送王孙”中,“多见”与“几人”的强烈对比,既凸显了侯嬴义薄云天的气节,也饱含诗人的崇敬之情。而这怀古之笔,实则暗含“吊今”之意——在诗人眼中,侯朝宗于明末积极投身复社,抨击奸佞、匡扶明室,与侯嬴有着同样的侠义肝胆。末联由“怀古”转入正面“吊今”,但并非以传统的哀悼之辞收尾,而是饱含着对自己的深切自责。“死生终负侯嬴诺”一句,道尽诗人的愧疚。他因时局所迫入清为官,官至国子祭酒,虽晚年归乡,却始终以仕清为憾,曾发出“误尽一生是一官,弃家容易变名难”的痛悔之叹。面对侯朝宗这样重情重义的友人,诗人对违背约定深感愧恨,这种情感在“欲滴椒浆泪满樽”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末联的“吊今”,让诗作思念友人、悔恨自责的主题更为深刻动人,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怀古兼吊侯朝宗》这首诗中,诗人借“怀古”寄“吊今”之情,二者交融,情思绵长而深邃。
上一篇:清·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