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不展丁香结":芭蕉叶卷曲未展,丁香花蕾紧结,
"匆匆过了春三":暮春三月匆匆流逝。
# 春三:指三春,即孟春、仲春、季春,为农历每年的正月、二月、三月。
"罗衣花下倚娇憨":她身着罗衣倚花而立,娇憨之态令人心醉。
# 娇憨:形容女子娇痴之态。,罗衣:指着罗衣的女子,亦指下句的玉人。
"玉人吹笛":佳人吹奏玉笛,
# 玉人:指作者心爱的女子。
"眼底是江南":眼底尽是江南烟雨。
"最是酒阑人散后":最难忘酒尽人散时,
"疏风拂面微酣":晚风拂面,余醉未消。
"树犹如此我何堪":树木尚能亭亭如盖,我却如何承受离别之痛。
# 树犹如此我何堪:《世说新语》载桓温北征,见旧日所栽柳已十围,慨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离亭杨柳":长亭杨柳依依,
# 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离亭:即长亭、短亭。
"凉月照毵毵":清冷月光洒在细长的柳枝上。
# 毵毵:这里形容柳枝垂拂纷披的样子。
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著有《复堂类集》,包括文、诗、词、日记等。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词集《复堂词》,录词104阕。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惜春怀人之作。词人通过描绘春日欢聚时芭蕉丁香、玉人吹笛的江南美景,以及酒阑人散后疏风拂面、离亭凉月的孤寂场景,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惋惜、友人离别的哀怨,以及年华不再的深沉感叹,将多重愁绪融入婉约词句之中。
2. 分段赏析
上阕中,“芭蕉不展丁香结,匆匆过了春三”,借芭蕉未展、丁香打结的意象,既点明时节匆匆流逝,又暗含愁绪郁结于心。“罗衣花下倚娇憨。玉人吹笛,眼底是江南”,刻画了女子身着罗衣在花下娇憨倚立,玉人吹笛,江南美景尽收眼底的画面,展现出一种柔美、惬意的氛围,表达出对美好春日与江南风光的喜爱。下阕中,“最是酒阑人散后,疏风拂面微酣”,写宴会结束、众人散去后的情景,微风拂面,带着几分微醺,氛围由热闹转为冷清。“树犹如此我何堪。离亭杨柳,凉月照毵毵”,借用“树犹如此”的典故,抒发岁月流逝、年华易老的感慨,离亭边的杨柳在凉月照耀下细长披拂,更添离愁别绪与孤寂之感。
上一篇:清·龚翔麟《南乡子·集调名》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浣溪沙·庚申除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