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án

朝代:清作者:王士祯浏览量:3
shū
chù
nǎi
zài
xián
nián
zuò
zhāo
lái
xún
qiè
yōu
sēng
shè
fēng
fáng
gāo
xià
shān
yún
lái
hàn
yáng
fēng
shí
jiù
yán
xià
宿
suǒ
yǒu
xiū
zhú
jiàn
qiáo
lái
xīn
rán
shè
míng
zhōu
biàn
便
zhì
cǎo
táng
yán

译文

这里是李渤曾经读书的地方,它就在栖贤谷中。不知哪一年在这里建成了寺庙,我来此寻找幽静独处的乐趣。僧舍密密麻麻,像蜂巢一样,高低错落地分布在山脚下。云雾从汉阳峰飘来,时常在屋檐下停留。古寺里没什么特别的,只有修长的翠竹和参天大树。山里的僧人喜欢客人来访,高兴地准备了茶和粥。真想在这儿建一座草堂,隐居在这山岩之间。

逐句剖析

"李渤读书处":这里是李渤曾经读书的地方,

"乃在栖贤谷":它就在栖贤谷中。

"何年作招提":不知哪一年在这里建成了寺庙,

"来寻惬幽独":我来此寻找幽静独处的乐趣。

"僧舍如蜂房":僧舍密密麻麻,像蜂巢一样,

"高下傅山麓":高低错落地分布在山脚下。

"云来汉阳峰":云雾从汉阳峰飘来,

"时就檐下宿":时常在屋檐下停留。

"古寺无所有":古寺里没什么特别的,

"修竹间乔木":只有修长的翠竹和参天大树。

"野衲喜客来":山里的僧人喜欢客人来访,

"欣然设茗粥":高兴地准备了茶和粥。

"便欲置草堂":真想在这儿建一座草堂,

"岩栖于此卜":隐居在这山岩之间。

# 卜:选定屋基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栖贤寺》是清代王士禛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以游览栖贤寺为题材,描绘了寺中清幽之景。诗开篇点明栖贤寺乃李渤读书之地,引发探寻之兴。接着写寺中僧舍错落如蜂房,依傍山麓,汉阳峰之云常来檐下栖息,凸显环境的静谧。又言寺内修竹与乔木相间,质朴清幽。野僧热情招待来客,使得诗人心生在此结庐长住之意。全诗语言简洁,借景抒情,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栖贤寺的宁静清幽,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脱俗生活的向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文学家

王士祯(1634~1711?),清代文学家。字子真,一字贻上,早年自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卒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王士祯的诗兼学多家,长篇歌行师从韩愈、苏轼,气势雄远;七律或学李商隐,清微婉约,或学杜甫,气体深稳,意境开阔雄奇,风格苍健沉郁。最能表现其风格特色的是五、七言近体诗。其五言绝句辞藻清隽,风调温婉,以自然风韵见长;其七言绝句缥缈空灵,独标一格。其词学以《花间》《草堂》为正宗,延续“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继承李清照的本色说,欣赏神韵天然的艺术倾向。词风婉丽隽永,尤以小令为佳。他主盟康熙诗坛数十年,追随者甚众,与朱彝尊号称“南朱北王”。代表作品有《送陶季之潞州》《秦淮杂诗》《真州绝句》《浣溪沙·红桥》等。著有《渔洋山人精华录》《带经堂集》《渔洋诗话》《池北偶谈》《香祖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李渤读书处,乃在栖贤谷”,点明栖贤寺所处之地曾是李渤读书之处,为寺庙增添了文化底蕴。“何年作招提,来寻惬幽独”,诗人探寻寺庙的建造时间,表达自己前来寻觅以满足内心对幽静的向往。“僧舍如蜂房,高下傅山麓”,运用比喻,将僧舍比作蜂房,生动描绘出僧舍众多,错落分布于山麓的景象。“云来汉阳峰,时就檐下宿”,则以拟人的手法,赋予云以人的行为,写出山间云雾缭绕,仿佛从汉阳峰而来,栖息在屋檐下,营造出空灵清幽的氛围。“古寺无所有,修竹间乔木”,简洁勾勒出古寺质朴的环境,唯有修长的竹子与高大的乔木,尽显清幽宁静。“野衲喜客来,欣然设茗粥”,刻画了寺中僧人热情好客,以茗粥招待诗人,展现出质朴的人情。“便欲置草堂,岩栖于此卜”,直白地表达出诗人对栖贤寺清幽环境的极度喜爱,甚至想要在此搭建草堂,长久隐居,传达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清平乐·将愁不去》

下一篇:清·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