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ài
huā
shēng
·
·
chūn

朝代:清作者:黄景仁浏览量:3
yǐn
duì
xīn
pán
chóu
shàng
méi
wān
lóu
chuāng
jīn
qiě
xiū
guān
qián
luò
hóng
liú
dào
hǎi
yàn
xián
huán
shū
tiē
gèng
zān
huān
jiù
dōu
shān
dào
shí
fēng
xuě
mǎn
qiān
shān
nián
nián
lái
cháng
lǎo
chūn
rén
wán

译文

独自对着辛盘饮酒,愁绪渐上眉头。打开楼窗独站楼前。仿佛看到前些时候随河水流入大海的落花,又被燕子衔回。对书贴簪欢,这些旧习已了无兴趣。心中想到的只有那千山的风雪。年去年来春也不曾老去,人却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渐渐衰老。

逐句剖析

"独饮对辛盘":独自对着辛盘饮酒,

# 辛盘:《风土记》:“元旦以葱、蒜、韭、蓼蒿、芥杂和而食之,名五辛盘,取迎新之意也。”

"愁上眉弯":愁绪渐上眉头。

"楼窗今夜且休关":打开楼窗独站楼前。

"前度落红流到海":仿佛看到前些时候随河水流入大海的落花,

"燕子衔还":又被燕子衔回。

"书贴更簪欢":对书贴簪欢,

# 书贴更簪欢:书贴,《荆楚岁时记》:“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贴‘宜春’二字。”簪欢,立春日簪幡胜为欢。古时立春日,人们剪彩为小幡或胜(一种妇女头饰),插在头上。

"旧例都删":这些旧习已了无兴趣。

"到时风雪满千山":心中想到的只有那千山的风雪。

"年去年来常不老":年去年来春也不曾老去,

"春比人顽":人却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渐渐衰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卖花声・立春》是清代诗人黄景仁笔下别具一格的感怀之作。词中,他将立春日独酌时的孤寂心绪,化作奇谲瑰丽的想象:为挽留飞逝的时光,词人设想深夜开窗静候燕子归来,冀望它能衔回去年飘零的落花,让眼前春光不再是催人衰老的新岁,而是旧梦重续的温柔乡。然而,这份浪漫奇想终究难敌现实,作者清醒意识到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痴念,最终只能无奈喟叹。“年去年来”两句化用唐代刘希夷《白头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哲思,却以对比笔法赋予新意。相较于刘希夷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单纯慨叹,黄景仁的笔触更添几分悲凉——他借时光对比,令自然永恒的定律在人生短暂的映衬下黯然失色,将个体对生命无常的悲怆,延展为对人生意义、自然规律的深度质疑与失望,尽显其词中独有的哀婉与沉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诗人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黄景仁以诗名世,与洪亮吉、孙星衍、赵怀玉、杨伦、吕星垣、徐书受并称“毗陵七子”。其诗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另作有一些爱情诗,缠绵悱恻;有些诗慷慨豪迈,如《少年行》等;刻画山水景物或人情事态的诗篇则写得细致生动。黄景仁亦有词名,长调多凄怆悲凉,其咏物词亦有特点。小令明白晓畅,亦多悲感凄凉之调,稍嫌直露。有《两当轩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卖花声・立春》是清代黄景仁创作的一首词,以立春日独饮为背景,借奇特想象展开抒情。词人幻想燕子衔回旧年落花,试图让春光成为旧时光重现,却终知不过是美好愿景。词中化用刘希夷诗意,以“年去年来”的对比,抒发自然永恒而人事无常的悲慨,更流露出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度失望,尽显孤寂怅惘之情。

2. 分段赏析

上片:“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开篇描绘出词人在立春之日独自饮酒,对着象征迎新的辛盘,满面愁容的形象,奠定了全词忧愁的基调。“辛盘”一词,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和立春的节日氛围,同时,孤身一人面对辛盘独饮,更显寂寞孤独,愁绪自然涌上眉头。“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这是作者奇特的联想。他在春寒尚重之时,不愿关闭楼窗,希望能看到燕子衔回前度流到海里的落红。这种想象既展现了词人的才情,又深化了作品的情感内涵,体现出他对时光流逝、美好不再的无奈与惆怅,见落花而愁,又幻想燕子能将其衔回,是一种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美好事物的怀想。下片:“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书贴”“簪欢”是立春的传统习俗,但词人因一人独处“独饮”,心境凄凉,对这些旧例已了无兴趣,一概省去,进一步渲染了内心的孤寂。“到时风雪满千山”:该句既是对立春时节乍暖还寒、仍时有风雪的天气现象的描写,也是词人孤寂、凄楚心情的写照,以景衬情,茫茫风雪更显词人内心的寒冷与迷茫。“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这是全词警句,也是哲理名言。将春的永恒与人生易老相对比,以“老”“顽”二字将春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春天年复一年总是如期而至,不曾老去,而人却在岁月的侵蚀下渐渐衰老。通过这种对比和拟人手法,表达了词人对岁月无情、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失望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陈维崧《感旧》

下一篇:清·陈维崧《纪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