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zhōu

朝代:清作者:乾隆浏览量:3
zhōu
zǎo
hòu
yùn
bīn
xíng
shuǐ
xún
zhī
jiān
qiān
qiū
shàng
jiē
jīng
shén
mài
miáo
jiā
àn
suì
jiāng
zuò
liǔ
lǒng
yīn
pín
zuì
shì
péng
chuāng
xīn
qiè
chù
qíng
绿
chū
gēng
rén

译文

皇家御舟早早停泊在运河之畔,陆路行程已毕,此刻循水路而行。一日行程中竟遇李白杜甫般的诗坛宗师,千年之前的诗圣精神于此相承。两岸麦苗青葱,穗苞即将饱满,柳叶成荫,柳絮随风频落。最是心境畅达之时是在篷窗前,雨霁初晴,碧野间可见耕作农夫。

逐句剖析

"御舟早候运河滨":皇家御舟早早停泊在运河之畔,

"陆路行余水路循":陆路行程已毕,此刻循水路而行。

"一日之间遇李杜":一日行程中竟遇李白杜甫般的诗坛宗师,

"千秋以上接精神":千年之前的诗圣精神于此相承。

"麦苗夹岸穗将作":两岸麦苗青葱,穗苞即将饱满,

"柳叶笼荫絮已频":柳叶成荫,柳絮随风频落。

"最是篷窗心惬处":最是心境畅达之时是在篷窗前,

"雨晴绿野出耕人":雨霁初晴,碧野间可见耕作农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舟》是清代乾隆皇帝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乾隆御舟出行为主题,记述了由陆路转水路的行程,途中抒发了与李杜精神相接的感慨,还描绘了运河两岸麦苗将抽穗、柳絮纷飞,以及雨晴后耕人劳作的田园风光。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将内心感受与所见之景相结合,同时运用白描手法描绘自然景色。分段来看,首联交代行程转换,颔联表达对前代诗人的追慕,颈联细腻描绘田园之景,尾联直抒胸臆。此诗语言平实自然,描写细腻,借由行程和景物的描写,展现出皇帝对自然、对百姓生活的关注,诗中情景交融,既有对前代文化的尊崇,又有对现实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朝第六位皇帝

乾隆(1711~1799),全名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为其年号,寓意天道昌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满族,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庙号高宗。执政期间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开博学鸿词科,主持编修《四库全书》。他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其诗歌内容包罗甚广,古诗大气,律诗工整,绝句清灵。写诗多有率性而吟或不饰雕琢之处,但不少诗作也颇为讲究,尤其绝句颇有妙趣。他在作诗上,情钟老杜,步法韩愈,追摹东坡。作品有《如意湖》《苏堤春晓》《过蒙古诸部落》《萨尔浒》《辽阳怀古》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御舟早候运河滨,陆路行余水路循”,以直白的语言交代行程转换,点明御舟早早在运河边等候,自己结束陆路行程后开始走水路,为全诗奠定了叙事基调;颔联“一日之间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通过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在一日行程中仿佛能与李杜相遇,传承其精神,展现出对前代诗人的尊崇与向往,使诗歌增添了文化底蕴;颈联“麦苗夹岸穗将作,柳叶笼荫絮已频”,运用白描手法,细腻描绘出两岸麦苗即将抽穗、柳叶成荫柳絮纷飞的田园景色,营造出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尾联“最是篷窗心惬处,雨晴绿野出耕人”,直抒胸臆,写透过篷窗看到雨晴后绿野中耕作的农人,这是最让自己心情惬意之处,既展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也透露出对百姓辛勤劳作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曾国藩《岁暮杂感十首(其二)》

下一篇:清·袁枚《赤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