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宋家忘北金":逃到南方的宋王朝忘记了北方还有虎视眈眈的金朝,
"相于丝管乐春深":整日陶醉于音乐美景等享乐之中。
# 春深:春意浓郁,指陶醉于美景。,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相于:相厚,相亲近。
"新莺百啭非无意":他们哪里知道林中的黄鹂之所以鸣叫,
"河北由来有故林":是因为思念淮河以北曾经生活的树林。
清朝第六位皇帝
乾隆(1711~1799),全名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为其年号,寓意天道昌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满族,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庙号高宗。执政期间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开博学鸿词科,主持编修《四库全书》。他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其诗歌内容包罗甚广,古诗大气,律诗工整,绝句清灵。写诗多有率性而吟或不饰雕琢之处,但不少诗作也颇为讲究,尤其绝句颇有妙趣。他在作诗上,情钟老杜,步法韩愈,追摹东坡。作品有《如意湖》《苏堤春晓》《过蒙古诸部落》《萨尔浒》《辽阳怀古》等。
1. 分段赏析
“南渡宋家忘北金,相于丝管乐春深”直接点明南宋朝廷南渡后的状态。“南渡宋家”指北宋灭亡后,宋室南迁建立南宋。“忘北金”直白地指出南宋朝廷忘却北方金朝的威胁,偏安一隅。“相于丝管乐春深”描绘了南宋朝廷沉浸在丝竹音乐之中,在春意盎然时尽情享乐的景象。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南宋朝廷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形象,蕴含着强烈的批判意味,为下联的进一步抒情议论做铺垫。“新莺一啭非无意,河北由来有故林”以“新莺”自喻,“新莺一啭”表面写黄莺啼叫,实则暗示其啼叫并非无意义,而是有所指。“河北由来有故林”表明黄莺原本在北方黄河以北有自己的栖息地,就如同南宋朝廷本有北方的故土。诗人借新莺表达不应忘记故土的观点,托物言志,深化了诗歌主题,警示人们要铭记本源,不可沉迷于当下的安逸而忘却根本。
上一篇:清·袁枚《沙沟》
下一篇:清·顾炎武《赋得秋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