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沟日影渐朦胧":浓云布满天空,太阳的轮廓渐渐朦胧,
# 渐:一作烟。
"隐隐黄河出树中":放眼望去,透过树丛空隙,黄河如带闪着粼粼波光。
"刚卷车帘还放下":狂风卷着黄沙,铺天盖地袭来,刚刚因闷热卷起的车帘,赶紧又得放下。
# 车帘:旧时北方乘人的车子,前面挂着帘子,可以遮挡风沙。
"太阳力薄不胜风":那微弱的太阳,经不住云遮风狂,早不知躲到何方。广漠的原野上,只有风在怒吼,沙暴飞扬。
“乾隆三大家”之一
袁枚(1716~1797?),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仓山居士等,世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浙江宁波)。乾隆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四十岁告归,于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作为诗人,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论诗主“性灵”说,强调“性情之外本无诗”,抨击程朱理学和儒家“诗教”。对诗歌创作,袁枚主张直抒性情,真率自然、清新灵巧,诗人应不为格律所拘。其所作古文、骈文亦纵横跌宕,自成一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今人辑有《袁枚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行旅诗。诗中描绘了诗人驱车行至黄河之滨时,遭遇的一场风云变幻。诗人通过对这一系列自然景象的细致刻画,营造出一种恶劣、紧张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观察与深刻感悟。
2. 分段赏析
首句:“沙沟日影渐朦胧”描绘了沙沟上空的日影逐渐变得朦胧,暗示了天气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沙沟是旷野中沙土形成的沟梁,日影的朦胧给人一种苍茫灰暗之感。次句:“隐隐黄河出树中”诗人描绘了黄河在远处的树丛中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出了黄河之远和北方冬季特有的景色。黄河的“隐隐”与“出树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广漠荒寂的平野。第三句:“刚卷车帘还放下”诗人刚要卷起车帘欣赏这粗犷的景色,却又马上放下车帘。这一动作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旅途的艰辛。末句:“太阳力薄不胜风”诗人以“太阳力薄不胜风”来形容天气的寒冷和风力的强大。这句话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上一篇:清·袁枚《赤壁》
下一篇:清·乾隆《柳浪闻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