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ě

朝代:清作者:乾隆浏览量:2
bào
sài
tiān
tóng
yún
líng
chén
suì
piān
fēn
lín
zuò
yín
huā
yǐng
yǒu
zhàng
jiē
chéng
bīng
wén
jiǔ
diàn
piāo
jìn
fāng
jiàn
sēng
fáng
zhōng
xiǎng
yuǎn
yóu
wén
guān
niàn
廿
yuán
qiū
nán
běi
hán
xuān
lǐng
fēn

译文

昨夜报告说北部阴云密布,今天凌晨天空果然翩翩飘起了大雪。漫山遍野没有不披上银装的树林,有山峦的地方都形成了如冰般绮丽的纹理。酒店的旗帜飘扬,要走近了才能看见,僧房的钟声敲响,在远处还能听见。进入关口二十里原本下着秋雨,南北方的寒暖差异在这一道山岭间就区分开了。

逐句剖析

"夜报塞天同起云":昨夜报告说北部阴云密布,

"凌晨玉叶遂翩纷":今天凌晨天空果然翩翩飘起了大雪。

# 翩纷:飞舞。

"无林不作银花影":漫山遍野没有不披上银装的树林,

"有嶂皆成冰绮纹":有山峦的地方都形成了如冰般绮丽的纹理。

# 冰绮纹:形容山峦覆雪后的层叠之态。

"酒店旗飘近方见":酒店的旗帜飘扬,要走近了才能看见,

"僧房钟响远犹闻":僧房的钟声敲响,在远处还能听见。

"入关廿里原秋雨":进入关口二十里原本下着秋雨,

"南北寒暄一岭分":南北方的寒暖差异在这一道山岭间就区分开了。

# 暄: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雪》是清爱新觉罗·弘历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作者在九月十四日进入古北口时所见到的雪景。首联点明下雪的时间,从夜晚云起写到凌晨雪落。颔联描写雪后的景象,无林之处有银花影,有嶂之处成冰绮纹,展现出雪景的美丽与独特。颈联通过酒店旗飘和僧房钟响,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进一步烘托出雪后的氛围。尾联则点明入关二十里原本下着秋雨,而南北方的寒暖在一道山岭间就有所不同,体现了自然气候的差异。全诗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展现了边塞独特的雪景和气候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朝第六位皇帝

乾隆(1711~1799),全名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为其年号,寓意天道昌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满族,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庙号高宗。执政期间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开博学鸿词科,主持编修《四库全书》。他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其诗歌内容包罗甚广,古诗大气,律诗工整,绝句清灵。写诗多有率性而吟或不饰雕琢之处,但不少诗作也颇为讲究,尤其绝句颇有妙趣。他在作诗上,情钟老杜,步法韩愈,追摹东坡。作品有《如意湖》《苏堤春晓》《过蒙古诸部落》《萨尔浒》《辽阳怀古》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九月十四日,乾隆结束避暑山庄之行,自承德返京,途经古北口。彼时,一场初雪不期而至,纷纷扬扬飘落于塞外天地间。乾隆触景生情,赋诗咏雪,以精妙笔触勾勒出古北口内外截然不同的气候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夜报塞天同起云,凌晨玉叶遂翩纷。”:“夜报”一词给人一种预警的感觉,夜晚塞外的天空一同涌起云彩,预示着即将下雪。“凌晨玉叶遂翩纷”,“玉叶”形象地比喻雪花,“翩纷”则生动地描绘出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状态,开篇就营造出一种雪景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雪的动态之美。“无林不作银花影,有嶂皆成冰绮纹。”:这两句描写雪后的景象,没有树林的地方也因为雪的覆盖而呈现出银花的影子,有山峦的地方则因为雪的堆积形成了如冰般绮丽的纹理。“无林”与“有嶂”相对,“银花影”与“冰绮纹”相对,对仗工整,通过对不同地形的雪景描写,展现出雪景的多样性和美丽。“酒店旗飘近方见,僧房钟响远犹闻。”:“酒店旗飘”和“僧房钟响”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描写雪后的场景。“近方见”和“远犹闻”则强调了距离的远近,通过对酒店和僧房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雪后的宁静与空旷,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雪后的氛围。“入关廿里原秋雨,南北寒暄一岭分。”:“入关廿里原秋雨”,点明进入关口二十里原本下着秋雨,与前面的雪景形成对比。“南北寒暄一岭分”,则强调了南北方的寒暖差异在这一道山岭间就有所不同,体现了自然气候的奇妙变化。这两句诗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还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读者对边塞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施闰章《燕子矶》

下一篇:清·朱孝臧《浣溪沙·翠阜红匪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