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àn

朝代:清作者:施闰章浏览量:3
jué
hán
yún
wài
tíng
luò
zhào
jiān
liù
cháo
liú
shuǐ
zhōng
bái
ōu
xián
shù
àn
jiāng
chéng
tiān
qīng
chǔ
shān
tóu
shuí
diào
xiàng
wèi
zhī
huán

译文

寒云盘桓在那陡峭绝壁之间,一座危亭孤零零的挺立在落日余晖下。历经六朝兴亡的江水仍在匆匆急行,江上几只白鸥依旧翩翩闲闲。暮霭中,秋雨后的江城绿意消减更显幽暗,天空却被映照的更加蔚蓝。燕子矶头是谁在独坐垂钓呢?已是夕阳西下还不知道回家。

逐句剖析

"绝壁寒云外":寒云盘桓在那陡峭绝壁之间,

"孤亭落照间":一座危亭孤零零的挺立在落日余晖下。

"六朝流水急":历经六朝兴亡的江水仍在匆匆急行,

"终古白鸥闲":江上几只白鸥依旧翩翩闲闲。

# 终古:久远。

"树暗江城雨":暮霭中,秋雨后的江城绿意消减更显幽暗,

"天青吴楚山":天空却被映照的更加蔚蓝。

"矶头谁把钓":燕子矶头是谁在独坐垂钓呢?

# 把钓:垂钓,垂钓的人。

"向夕未知还":已是夕阳西下还不知道回家。

# 向夕:傍晚;薄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燕子矶》是清代施闰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围绕着燕子矶的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历史感慨和心境表达展开。首联开篇点明燕子矶的地理位置,陡峭的悬崖在寒云之外,孤独的亭子处在落日余晖之中,营造出一种雄浑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颔联通过“六朝流水”和“白鸥”的对比,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六朝的繁华如流水般匆匆逝去,而白鸥却依旧悠闲自在,体现了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永恒。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景色,树木葱茏,江城笼罩在雨幕之中;天空湛蓝,吴楚大地的山峦连绵起伏,画面感十足。尾联以矶头垂钓者的形象结尾,增添了一份闲适和神秘的氛围,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闲适心境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末清初诗人

施闰章(1618~1683),明末清初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媿萝居士、蠖斋、矩斋,宣城(今属安徽)人。顺治进士,官至江西参议,罢官闲居多年。晚年举博学鸿词,官至翰林院侍读。施闰章与宋琬并称“南施北宋”,位列“清初六家”。其诗风格高雅淡素,温柔敦厚,尤擅五言,不少作品对当时的社会黑暗、人民疾苦,有真实反映。主要作品有《抵桂林》《老女行》《浮萍兔丝篇》等。著有《施愚山先生全集》《学余堂文集》《蠖斋诗话》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出游观景诗。描绘了燕子矶绝壁寒云、孤亭落照的壮观景色,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首联描写奇峰突起,如丹青妙手挥毫泼墨,瞬间将燕子矶三面悬空的险峻之势跃然纸上。那绝壁似鬼斧神工,直插云霄,铅灰色的寒云缭绕其间,若隐若现,更衬得临江巨岩高耸入云,令人仰之生畏。矶顶之上,一座孤亭孑然而立,沐浴在落日余晖中,既勾勒出燕子矶的奇绝孤峭,又为苍凉景致添上一抹暖色。颔联以凝练笔触绘出江上景致,既有疏朗之态,又含柔婉之韵,在时空交错间,传递出超脱闲适的意趣。南京,这座饱经沧桑的古都,承载着无数兴衰往事。六朝更迭、王谢风流、秦淮韵事,无一不令后世登临者心生感慨,涌起无尽苍凉。然而,滔滔江水却不为所动,依旧奔涌向前,雨后的浪花裹挟着磅礴之势,拍打着矶石,千年未改其貌。江上白鸥世代更迭,却始终自在翩跹。颈联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雨后初晴,江城与吴楚群山笼罩在暮色中,树木褪去鲜绿,显得幽深朦胧,而澄澈的天空却愈发蔚蓝深邃。这一明一暗的色彩对比,为画面铺就清幽底色,更凸显出绝壁孤亭的醒目。此时的诗篇,宛如一幅精妙的山水画卷,自然景致占据大半,孤亭则成为视觉焦点,恰似人面之上的眉间神韵。尾联堪称神来之笔,为全诗注入灵魂。一位独钓者的身影跃然纸上,他静坐矶头,任凭夕阳西沉、暮色渐浓,却浑然不觉,唯专注于手中钓竿。他是沉醉于江水悠悠、白鸥翩翩,还是在品味青山绿树的静谧?这一画面让天地万物仿佛都汇聚于钓竿之上,意境深远,余韵悠长,使整首诗的气韵陡然生动,赋予自然以脉脉温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宋湘《说诗》

下一篇:清·乾隆《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