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朝代:唐作者:修睦浏览量:2
guò
xián
tián
chóng
chóng
luò
hóng
fān
xiàng
chūn
kěn
xìn
yǒu
qiū
fēng
chù
suí
liú
shuǐ
biān
luàn
kōng
zhǐ
yīng
sōng
ér
jūn
tóng

译文

秋雨过后,庄稼收割,闲置着的田地格外空旷,空地里满是红叶。落叶思绪翻飞,一心向往着春日,哪里肯相信自己在凭借秋风而飞舞呢。有的落叶随着流水漂向远方,有的在黄昏的河边空中纷乱飞舞。唯有松树挺立在那里,与落叶不同。

逐句剖析

"雨过闲田地":秋雨过后,庄稼收割,闲置着的田地格外空旷,

"重重落叶红":空地里满是红叶。

# 叶:一作尽。,重重:形容事物繁多、浓密。

"翻思向春日":落叶思绪翻飞,一心向往着春日,

# 翻思:回想。

"肯信有秋风":哪里肯相信自己在凭借秋风而飞舞呢。

"几处随流水":有的落叶随着流水漂向远方,

"河边乱暮空":有的在黄昏的河边空中纷乱飞舞。

"只应松自立":唯有松树挺立在那里,

"而不与君同":与落叶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落叶》是五代诗僧修睦创作的五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卷八百四十九。全诗四联层次分明:首联为背景,描绘秋雨后田垄间层层红叶翻飞的实景,视觉上强化“无边落木”的萧瑟感;颔联笔锋陡转,以“翻思向春日”的拟人化独白,赋予落叶追忆春光的心理活动,;颈联通过“随流水”“乱暮空”的动态描写,展现落叶飘零的两种结局,暗含对世事无常的隐喻;尾联以“松自立”与“叶飘零”的鲜明对比,既凸显松柏经寒不凋的坚韧品格,又暗含诗人对随波逐流者的批判。最终在落叶与青松的意象对比中,完成从自然现象到人生哲理的升华,体现晚唐诗僧对生命本质的深刻观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初诗僧

修睦(?~918),唐末五代初诗僧。号楚湘。曾为庐山僧正,与贯休、齐己等诗友交往。后应吴国征辟往金陵,天祐十五年死于朱瑾之难。其诗皆为近体,多写僧居生活及寺院景致,亦有寄赠之作。其诗风质朴自然,以情韵见长。著有《东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全诗以落叶为意象,通过描绘其飘零之态与命运转折,​​营造​​出秋日萧瑟凄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坚定品格的赞颂与对随波逐流者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对比:“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将落叶的飘零与青松的傲然挺立并置,以松的四季常青反衬落叶的短暂脆弱,突出生命韧性与无常的对比。拟人:“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翻思”“肯信”赋予落叶人类的情感和思考能力,使其成为主动反思的主体,表达对生命变迁的抗拒与困惑。虚实结合:首联“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以视觉描写秋雨后的实景,突出落叶堆积的厚重感(“重重”)与色彩对比(“红”),渲染萧瑟氛围。直抒胸臆:“​​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直接表明了诗人的价值取向。通过“只应”二字,诗人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强调自己愿如青松般傲然独立,拒绝与落叶同流合污的志向。这种直白的宣言式表达,跳出了前文对落叶命运的客观描写,直接袒露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浮沉的疏离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诗人以秋雨后的田野为背景,描绘落叶纷飞的场景。“雨过”点明时节,渲染清新又略带萧瑟的氛围;“重重落叶红”通过视觉描写,既展现落叶层叠的动态美,又以“红”字突出色彩的浓烈,暗示秋意渐深。此联为全诗铺垫实景,奠定感伤基调。​​颔联“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笔锋陡转,赋予落叶以人的情感。“翻思”二字将落叶拟人化,表现其对春日繁茂的怀念与对秋风骤至的难以置信。通过虚实结合(回忆春日与直面秋景的对比),既深化落叶的生命轨迹,又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颈联“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继续描写落叶飘零的动态。一者顺流而下,一者无序飘荡,展现命运的不可控。一个“乱”字既写落叶纷飞之景,又隐喻人生漂泊的迷茫,情景交融,意境苍凉。​​尾联“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以青松与落叶对比,直抒胸臆。松树象征坚韧不屈的品格,落叶则代表随波逐流的命运。通过“自立”与“不与同”的强烈反差,诗人借物言志,表达对坚守本心、傲然独立精神的推崇,升华全诗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九日》

下一篇:唐·李白《清平调三首(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