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
shēng
shí

朝代:唐作者:修睦浏览量:1
shèng
shuí
huì
měi
dào
pái
huái
shàng
sān
cóng
chù
lái
qīng
xiāo
hán
bái
zhòu
yún
wēi
yīng
shì
biǎo
líng
fán
qíng
ān
cāi

译文

圣明的遗迹谁能领会,每次来到也徘徊不前。连最基本的“一”都尚且无法领会,那“三生”的概念又从哪里产生呢?清冷的夜晚寒露滴落,白天野外云在角落。这大概是在显示它神奇怪异的特质吧,凡人情感怎可猜测。

逐句剖析

"圣迹谁会得":圣明的遗迹谁能领会,

"每到亦徘徊":每次来到也徘徊不前。

"一尚不可得":连最基本的“一”都尚且无法领会,

"三从何处来":那“三生”的概念又从哪里产生呢?

"清宵寒露滴":清冷的夜晚寒露滴落,

"白昼野云隈":白天野外云在角落。

# 隈:通偎,靠近。

"应是表灵异":这大概是在显示它神奇怪异的特质吧,

# 表灵异:显灵。

"凡情安可猜":凡人情感怎可猜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三生石》是唐末五代初诗僧修睦的五言律诗。诗歌围绕三生石这一圣迹展开,写诗人因不解其深意而徘徊思索,通过“一尚不可得,三从何处来”的反问探究“三生”概念,又以清宵寒露、白昼野云的环境衬托其灵异,最后感叹其非凡情可猜。全诗运用情景结合与反问的手法,语言质朴蕴藉,既描绘了圣迹的神秘,又抒发了对其深层含义的思索,引人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初诗僧

修睦(?~918),唐末五代初诗僧。号楚湘。曾为庐山僧正,与贯休、齐己等诗友交往。后应吴国征辟往金陵,天祐十五年死于朱瑾之难。其诗皆为近体,多写僧居生活及寺院景致,亦有寄赠之作。其诗风质朴自然,以情韵见长。著有《东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圣迹谁会得,每到亦徘徊”开篇点出诗人面对三生石这一“圣迹”的态度,“谁会得”的疑问透出对圣迹深意的不解,“每到亦徘徊”则以行动写出内心的思索与流连,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这一古迹的敬畏。颔联“一尚不可得,三从何处来”紧承上文,以简洁的反问深入思考“三生”的概念。连“一”都难以把握,又何来“三”的说法?这种层层递进的追问,既体现出对传统观念的审视,又增添了诗歌的哲思意味。颈联“清宵寒露滴,白昼野云隈”转入对三生石周围环境的描写。清冷的夜晚寒露滴落,白天野外的云彩萦绕在角落,“滴”“隈”两个动词让寂静的环境有了动态感,清幽的氛围更衬托出圣迹的神秘,仿佛这环境也在呼应三生石的灵异。尾联“应是表灵异,凡情安可猜”作为结尾,直接点出三生石所蕴含的灵异特质,认为这并非普通人的情感所能揣测。既回应了开篇的“圣迹谁会得”,又以“安可猜”的感叹收束,留下无尽的思考空间,让读者与诗人一同感受圣迹的深邃与神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九日登巴台》

下一篇:唐·张乔《江上送友人南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