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书来与我期":期盼有书信来与我期约,
# 与我期:言对方有信来与我相约。
"便从兰杜惹相思":所以见到香草和兰草还有杜若,就禁不住起相思之意。
# 便从兰杜惹相思:由兰草、杜若而引起相思之情。兰杜:兰草和杜若,均为香草。相思: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昨夜蝶衣刚入梦":昨天夜里梦到了友人,
# 蝶衣:喻轻盈的花瓣。
"珍重":道一声珍重,
"东风要到送春时":东风就要来了,它将送春天归去。
"三月正当三十日":三月正好到了第三十天,
"占得":算来,
"春光毕竟共春归":春天的风光终究要随着春天一起离去。
# 毕竟:到底,终归。
"只有成阴并结子":只有树木成荫、果实满枝的景象,
# 成阴并结子:后人常以“成阴结子”喻比女子结婚生子。
"都是":将是,
"而今但愿著花迟":如今倒希望开花迟些。
# 而今但愿著花迟:如今倒希望开花迟些。而今:如今。唐张安世《苦别》诗:“向前不信别离苦,而今自到别离处。”但愿:只愿,只希望。
庄棫(1830——1878),字中白,一字利叔,清代词人,学者,号东庄,又号蒿庵。丹徒人,生于道光十年(1830)。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卒。享年四十九岁。著有《蒿庵遗稿》,词甲、乙稿及补遗附焉。棫自序谓:“向从北宋溯五代十国,今复下求南宋得失离合之故”,足见其词学渊源所自。与谭献齐名。朱孝臧合题二家词集云:“皋文说,沆瀣得庄、谭。感遇霜飞怜镜子,会心衣润费炉烟,妙不著言诠。”(《彊村语业》卷三)据此,知二氏固常州派之后劲也。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首一首爱情词,通过描绘春日相思与惜春之情,含蓄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渴望与焦虑。
2. 写作手法
比喻:“便从兰杜惹相思”中,“兰杜”(兰草与杜若)均为《楚辞》中象征高洁美好的香草,此处暗喻情人。通过香草的意象,既赋予对方以清雅脱俗的气质,又暗示相思之情的纯粹与悠长。用典:“只有成阴并结子”暗引杜牧与湖州少女的轶事。杜牧曾许诺十年后迎娶少女,却因故迟到,归时少女已嫁人生子。词人借此典故,以“成阴结子”隐喻女子婚嫁生子,流露出对情人可能另属他人的隐忧。含蓄点出时光流逝与情感无常,深化了“惜春”背后的失落感。
3. 分段赏析
上阕主要写春情的萌动。开头两句“为有书来与我期,便从兰杜惹相思”,说明了春情产生的原因:因为收到了情人的书信,约定了见面,才引发了内心的相思之情。“兰杜”指的是兰草和杜若,都是香草,这里用来比喻情人。接着“昨夜蝶衣刚入梦,珍重,东风要到送春时”,用常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来衔接——白天里牵挂思念,到了夜里便化作蝴蝶飞入梦中。这里用“蝶衣”只是形容梦境的美好,并没有借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深意。“珍重”二字,既表达了对情人的深切情意,也隐含着自己要好好珍重、耐心等待两人约定的“送春时”到来的心意。下阕“三月正当三十日”一句,点出此时已是三月最后一天,和情人约定的“送春时”即将到来,可那如兰草杜若般美好的情人却还没到,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怅惘和愁绪。“占得”二字是为了符合词的格律和押韵需要,实际是“春光毕竟共春归”的简略表达。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心中那满是春情的美好时光,终究还是和春天一起结束了。这进一步加深了怅惘与愁绪。再看“只有成阴并结子”,用了杜牧的一个故事:杜牧年轻时在湖州遇到一位少女,约定十年后回来娶她。十四年后他回到湖州,那女子已嫁人三年,还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人们就用“成阴结子”来比喻女子结婚生子。因为情人迟迟未到,词人猜测她或许已经嫁人生子,甚至可能两种情况都有。但即便如此,词人仍写下“如今但愿著花迟”,把几乎等同于绝望的希望寄托在“花再开得晚些”。这种“但愿”背后藏着的无奈与痛苦,格外动人。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虽然语言平实,但词的趣味却显得有些朦胧。它从收到情书这件事写起,把恋人那种对爱情的渴望与焦虑心理刻画得很细腻,情感的描写来回反复,很有层次。
# 蒿庵词有看似平常而寄兴深远,耐人十日思者,如《定风波》云云,暗含情事,非细味不见。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上一篇:清·朱彝尊《红娘子·袖薄吹香过》
下一篇:清·王士祯《秦淮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