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青楼望不遮":远望无遮的大道旁那高楼就是她的家,
# 青楼:指豪华精美的楼房。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后常用指倡妓的居所。
"年时系马醉流霞":当年楼前系马我和她曾一起共醉流霞。
# 流霞:神话传说中的仙酒名。《抱朴子。祛惑》:“仙人但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因以泛指美酒。,年时:当年或那时也。
"风前带是同心结":衣带打成回文样式的同心结风中飘动,
# 同心结:用锦带打成的连环回交样式的结子,用作男女相爱的象徵。
"杯底人如解语花":高举的酒杯她娇艳的容颜像解语之花。
# 解语花: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唐玄宗与贵戚们在太液池边赏白莲花时,指着杨贵妃对左右说:“争如我解语花?”后因用以比喻美人。
"下杜城边南北路":下杜城边,大路贯通南北,
# 下杜:地名,在陕西长安县南故杜县西。
"上阑门外去来车":上阑门外,车子来来往往。
# 上阑:即“上兰”,地名,在长安城西。下杜城与上阑门都是长安繁华的郊区,诗中借指扬州城郊。
"匆匆觉得扬州梦":这岁月匆匆,恍如一觉扬州之梦,
# 扬州梦:唐诗人杜牧管在扬州住过很久,沉沦下僚,生活放浪不检,纵情酒色,曾有《遣怀》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检点闲愁在鬓华":试查点昔日的闲愁,都变成了鬓边星星的白发了。
# 鬓华:指鬓边的花白的头发。
清代诗人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黄景仁以诗名世,与洪亮吉、孙星衍、赵怀玉、杨伦、吕星垣、徐书受并称“毗陵七子”。其诗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另作有一些爱情诗,缠绵悱恻;有些诗慷慨豪迈,如《少年行》等;刻画山水景物或人情事态的诗篇则写得细致生动。黄景仁亦有词名,长调多凄怆悲凉,其咏物词亦有特点。小令明白晓畅,亦多悲感凄凉之调,稍嫌直露。有《两当轩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爱情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深沉的情感变迁,在“醉流霞”的欢愉与“鬓华”的苍凉间形成强烈反差。诗人通过今昔对比,既流露出对青春欢宴的深切怀念,又透露出面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最终凝结为“扬州梦”的幻灭与“闲愁”的沉淀。
2. 写作手法
比喻:“杯底人如解语花”,“解语花”将心上人比作能解人意的花朵,突出其善解人意的特质,表达了诗人少年时与歌姬相恋的旖旎情致。化用:“匆匆觉得扬州梦”,这句诗化用了杜牧《遣怀》中“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典故。表面上看似乎是在追悔过往的风流韵事,实则流露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感慨与无奈,既含蓄地表达了人生如梦的怅惘,又暗含了对青春易逝的叹息。反衬:以乐衬苦,“大道青楼望不遮,年时系马醉流霞”,“匆匆觉得扬州梦,检点闲愁在鬓华”,“醉流霞”的纵酒狂欢与尾联“鬓华”的苍老萧索形成今昔对比,昔日欢宴愈热烈,愈反衬现实孤寂之痛。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大道青楼望不遮”开篇,生动再现了诗人与心上人的初遇场景。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对这段记忆的珍视程度令人动容,在十余年后的《绮怀》诗中仍以“可怜杯酒不曾消”的意象反复追忆。既展现了少年恋情的纯粹炽烈,也印证了诗人情感记忆的深刻持久。关于“青楼”意象的解读,实为化用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的典故,暗喻深闺女子难以相见的情状。诗人通过“望不遮”三字精妙传达出两情相悦的欣喜,与李商隐《无题》中“金蟾啮锁”的意象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妙,共同构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独特的闺情表达范式。颔联“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描写了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同心结”是古代男女表达爱意的信物,用丝带编成连环形状,象征着两颗心紧紧相连。早在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就在诗中写过“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解语花”这个说法,最早是唐玄宗用来形容杨贵妃的,意思是说人像花儿一样美丽,还能懂得人的心思。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把恋人的深情和美丽都写出来了。这两句诗写得很有分寸,虽然描写爱情,但一点都不轻浮。我们可以对照着看诗人另一首《如梦令》小词:“一抹蓬松香鬋,绣带绾春深浅”,这里说的“绣带”就是诗里“同心结”的意思;而“忽地转星眸,因甚红潮晕脸”这几句,描写的正是诗中“解语花”那样动人的情态。两相对照,更能看出诗人写爱情时那种含蓄又深情的笔调。颈联描写了诗人与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下杜城”和“上阑门”都是长安西郊的地名,诗人用这两个地方来代表当初和心上人一起游玩的地方。“南北路”三个字,写出了两人相隔千里的遥远距离,让人想起晏殊《蝶恋花》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句子,都是说思念的人远在天边,想寄封信都不知道往哪里送。“去来车”则表现了诗人一次次等待又失望的心情,就像温庭筠《梦江南》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期盼,也像柳永《八声甘州》里“误几回、天际识孤舟”的怅惘,只不过这里把船换成了车而已。尾联“匆匆觉得扬州梦,检点闲愁在鬓华”道尽了诗人别后的深切思念。这里借用了杜牧《遣怀》中“十年一觉扬州梦”的典故,表面看是在感叹往日情事,实则吐露了相见无期的无奈。杜牧至少还能做十年的长梦,而诗人却只能“匆匆觉得”,更显凄凉。“检点闲愁在鬓华”一句,写出了诗人因思念而早生的华发。他在《秋兴》诗序中曾自述二十三岁就已白发丛生,所以这里说十七岁两鬓斑白也完全可能。这不仅是写实,更暗含了《古诗十九首》中“思君令人老”的深意,说明诗人的白发都是因为思念心上人而生。
4. 作品点评
此诗的前四句描绘了相见时的愉悦氛围,而后四句则表达分别后的惆怅之情。通过当时相聚之欢乐,来反衬今日离别之悲伤,前后对比鲜明,强烈冲击着读者的心灵。尤为突出的是中间两联,它们一气呵成,承上启下,不仅结构严谨,针线细密,而且寓意深远,含蓄蕴藉,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匠心独运。
上一篇:清·陈维崧《题曹实庵珂雪词》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