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óu
chūn
·
·
yàn
diāo
liáng
huà
dòng
yuán
shù

朝代:清作者:宋徵舆浏览量:3
diāo
liáng
huà
dòng
yuán
shù
wèn
zhǔ
rén
suí
zhù
hóng
jīn
jìn
bǎi
huā
xiāng
cuì
wěi
sǎo
kāi
sān
yuè
bàn
nián
bié
guī
chù
xiāng
jiàn
jiāng
hèn
hǎi
táng
zhī
shàng
duō
shí
fēi
xiàng
xiǎo
qiáo
西
pàn

译文

那华丽的雕梁画栋原本多得数不胜数,燕子全然不问主人是谁,随心所欲地选择地方栖息居住。它红色的襟羽穿梭在百花丛中,沾染尽了百花的芬芳,翠绿的尾巴轻轻摆动,仿佛扫开了三月的如丝细雨。你与我分别已有半年之久,如今归来,你究竟是从何处而来呢?我们相见时,就好像要把这分别后的离愁别恨都倾诉出来。你静静地立在海棠枝上,许久许久都不动弹,最后又展翅飞向了小桥的西畔离去。

逐句剖析

"雕梁画栋原无数":那华丽的雕梁画栋原本多得数不胜数,

"不问主人随意住":燕子全然不问主人是谁,随心所欲地选择地方栖息居住。

"红襟惹尽百花香":它红色的襟羽穿梭在百花丛中,沾染尽了百花的芬芳,

# 红襟:指燕子前胸的红羽毛。

"翠尾扫开三月雨":翠绿的尾巴轻轻摆动,仿佛扫开了三月的如丝细雨。

# 翠尾:史达祖《双双燕》:“翠尾分开红影。”

"半年别我归何处":你与我分别已有半年之久,如今归来,你究竟是从何处而来呢?

"相见如将离恨诉":我们相见时,就好像要把这分别后的离愁别恨都倾诉出来。

"海棠枝上立多时":你静静地立在海棠枝上,许久许久都不动弹,

"飞向小桥西畔去":最后又展翅飞向了小桥的西畔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玉楼春·燕雕梁画栋原无数》是清代宋徵舆所作的一首咏物词。这首词以燕子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燕子的活泼形象:它不拘于雕梁画栋,随意栖息;红襟沾满花香,翠尾拂动春雨。下片笔锋一转,借燕子“半年别我”的归来,抒发离愁别恨,燕子“立多时”的神态,仿佛在与词人倾诉离情。全词语言清新自然,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燕子人格化特征,使物与人情感交融。艺术手法上,上片写燕子的自在欢快,与下片离愁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感染力。作品借咏燕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聚散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末清初诗人

宋徵舆(公元一六一八年至一六六七年)字直方,一字辕文,江苏华亭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六年,年五十岁。顺治四年(公元一六四七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徵舆为诸生时,与陈子龙、李雯等倡几社,以古学相砥砺,故所作以博瞻见长,《四库全书提要》云:“徵舆为诸生时,与陈子龙、李雯等以古学相砥砺,所作以博赡见长,其才气睥睨一世,而精练不及子龙,故声誉亦稍亚之云。”有《林屋文稿》十六卷,诗稿十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徵舆乃明末清初“几社”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其文学创作深得晚明遗风之精髓,笔触间流淌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才情与韵致。此词创作之际,正值朝代更迭、风云变幻的动荡时期,词人目睹世事沧桑,自身命运亦如飘萍般难以捉摸。于是,他巧妙地借咏燕这一传统题材,将个人的身世之感融入其中,生动而深刻地展现出文人在动荡时局下那复杂难言、百感交集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此词描绘了燕子自在栖息于雕梁画栋间,穿梭百花丛沾染花香、轻舞翠尾拂开春雨的灵动画面,体现了燕子无拘无束、活泼俏皮的姿态。词人借与燕子分别半年后重逢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略带惆怅的氛围,表达了朝代更迭动荡时局下自身漂泊无依的身世之感,以及对时光匆匆、聚散无常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拟人:“红襟惹尽百花香,翠尾扫开三月雨”在这句诗里,“红襟”指的是燕子胸前红色的羽毛,诗人将燕子拟人化,仿佛燕子穿着带有红色衣襟的衣裳,它在花丛中穿梭,就像是一个爱美且喜爱花香的人,尽情地招惹着百花的香气,把自己浑身都沾染上了芬芳。“翠尾”则是燕子那翠绿色的尾巴,诗人赋予燕子以人的动作和力量,说它的尾巴轻轻一扫,就如同人挥动扫帚一般,把三月的细雨都扫开了。通过这样的描写,将燕子活泼灵动、充满生机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燕子仿佛是一个有情感、有活力的精灵在自然中嬉戏。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雕梁画栋原无数,不问主人随意住”,描绘出燕子栖息环境的多样,它不拘泥于某一处雕梁,自由随性地选择住处,展现出燕子的自在洒脱。“红襟惹尽百花香,翠尾扫开三月雨”,运用细腻的笔触,从视觉和嗅觉角度刻画燕子形象。“红襟”点明燕子色彩,“惹尽百花香”赋予燕子灵动活泼之感,仿佛它穿梭花丛,尽情享受芬芳;“翠尾”描绘燕子尾巴,“扫开三月雨”则赋予燕子一种动态美,仿佛它轻舞尾巴,便驱散了春雨,画面生动鲜活。下片“半年别我归何处?相见如将离恨诉”,笔锋一转,由景入情。词人以拟人手法,借燕子“半年别我”后的归来,抒发离愁别恨。仿佛燕子也懂得离情,归来后要与词人倾诉离恨。“海棠枝上立多时,飞向小桥西畔去”,进一步刻画燕子神态。燕子在海棠枝上久久伫立,似在沉思、回味,又似在与词人默默交流,最后飞向小桥西畔,给人一种惆怅、不舍之感。全词借咏燕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聚散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曾国藩《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其一》

下一篇:清·乾隆《阅古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