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ōu
yáng
xún
guān
bēi

朝代:清作者:马宗霍浏览量:3
táng
ōu
yáng
xún
cháng
xíng
jiàn
bēi
jìn
suǒ
jìng
suǒ
shū
zhù
guān
zhī
liáng
jiǔ
ér
shù
bǎi
fǎn
xià
zhù
nǎi
qiú
zuò
guān
yīn
宿
páng
sān
fāng

译文

欧阳询曾经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驻马浏览,很久后离开。走到离古碑几百步时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于是就住宿在古碑旁,守在碑前多日才离去。

逐句剖析

"唐欧阳询尝行":欧阳询曾经骑马赶路,

# 行:出行。,尝:曾经。

"见古碑":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

"晋索靖所书":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

# 书:写。,索靖:人名,晋代著名书法家。

"驻马观之":驻马浏览,

# 驻:停留。

"良久而去":很久后离开。

# 良久:许久。

"数百步复反":走到离古碑几百步时又返回来,

# 反:通“返”,返回,归来。,复:再。

"下马伫立":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

# 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及疲":等到疲乏,

# 及:等到。

"乃布裘坐观":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

# 裘:皮衣 。,布:摊开;铺开。(名词作动词),乃:就。

"因宿其旁":于是就住宿在古碑旁,

# 宿:过夜。,因:于是。

"三日方去":守在碑前多日才离去。

# 方:才。,三日:泛指多日,几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欧阳询观古碑》是清代学者马宗霍创作的一篇文言文,题目一作《欧阳询揣摩古碑》,选自《书林记事》。此文以简洁的笔触讲述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路遇晋代索靖所书古碑,先后经历“驻马观碑良久”“数百步复返伫立”“布裘坐观宿碑旁三日”的过程,通过“驻马”“复反”“伫立”“坐观”“宿其旁”等递进式动作描写,生动展现其对书法艺术的极致专注与刻苦钻研。全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无需浓墨重彩,仅借细节刻画便将欧阳询虚心求教、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既通过欧阳询的行为侧面烘托索靖书法的艺术价值,又以其对前代经典的敬畏映射唐代书家对传统的继承精神。语言质朴凝练,结构紧凑连贯,于平实叙事中蕴含劝学深意,既体现文言文简雅的文体特征,又以典型事例传递“心无旁骛、潜心钻研”的治学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历史学家、书法史论家

马宗霍(1897~1976),历史学家、书法史论家。湖南衡阳县人。他毕业于湖南南路师范学堂,曾任国立暨南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中国公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以及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系主任,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华书局编审。他善书法,尤长于书法史论的研究。著有《中国经学史》《书林藻鉴》《书林纪事》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叙事文,也是一篇艺术感悟文。介绍了欧阳询偶然发现晋代索靖所书古碑后,从“驻马观之,良久而去”到“数百步复反”,再到“布裘坐观”,最后“因宿其傍,三日方去”的全过程,描绘了欧阳询对古碑书法从初步欣赏到深入钻研的递进过程,体现了他对待书法艺术虔诚、执着、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营造了一种痴迷艺术、沉浸钻研的浓厚氛围,表达了对欧阳询追求艺术极致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古代书法艺术魅力令人沉醉的赞叹。

2. 分段赏析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故事开篇简洁,点明欧阳询偶然发现索靖所书古碑。一个“尝”字表明这是他日常游历中的寻常经历,但“驻马观之,良久而去”已暗含其专注。索靖是晋代书法大家,欧阳询作为唐代书法名家,对前辈作品的敏锐感知力可见一斑。他并未因时间紧迫而草草一瞥,而是驻足良久,足见其对待艺术的虔诚态度。“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欧阳询离开后“数百步复反”,体现其反复推敲的治学精神。他下马伫立,从骑马观碑到驻足细察,动作的转换暗示观察角度的变化。待体力不支,又“布裘坐观”,以最自然的方式沉浸其中。这一系列动作层层递进,展现其从直观欣赏到深入揣摩的转变。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如“布裘坐观”四字,既写实又传神。“因宿其傍,三日方去。”结尾“三日方去”是全文高潮。欧阳询不仅观碑一日,更留宿碑旁,以近乎痴迷的状态钻研索靖笔法。这种执着源于他对书法艺术的敬畏与追求。文中未提具体观察内容,却通过时间的间隔(三日),侧面烘托其专注力与求知欲。语言极简,却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炽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八十三》

下一篇:清·乾隆《柳条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