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yín
wàng

朝代:清作者:赵执信浏览量:3
xiǎo
gāo
lǎo
zhī
xián
yín
liǎo
wèi
qiū
bēi
hán
shān
cháng
dài
xié
yáng
xīn
yuè
piān
míng
luò
shí
yān
shuǐ
tiān
hóng
鸿
yǒu
yǐng
shuāng
fēng
juǎn
姿
èr
gèng
duǎn
zhú
sān
shēng
jiǔ
běi
dǒu
héng
wèi
kuī

译文

高高地在小阁居住,自甘终老山林,闲时吟诗作赋也丝毫不为秋天到来而悲怆。远眺寒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黯淡的颜色,而昏黄的上弦月偏偏照临在疏林之上。湖上月夜景色浩渺无边笼罩着一层烟雾有孤鸿掠空投影水中,菊花都被卷地而来的霜风所凋残全无姿态。深夜还坐对短烛无法入睡,在喝闷酒,已是快天亮的时候了,北斗七星已经低落打横,却连看都懒得看。

逐句剖析

"小阁高栖老一枝":高高地在小阁居住,自甘终老山林,

#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闲吟了不为秋悲":闲时吟诗作赋也丝毫不为秋天到来而悲怆。

"寒山常带斜阳色":远眺寒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黯淡的颜色,

# 斜阳:夕阳。

"新月偏明落叶时":而昏黄的上弦月偏偏照临在疏林之上。

"烟水极天鸿有影":湖上月夜景色浩渺无边笼罩着一层烟雾有孤鸿掠空投影水中,

# 鸿:大雁。,极天:至天,达于天。语本《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

"霜风卷地菊无姿":菊花都被卷地而来的霜风所凋残全无姿态。

"二更短烛三升酒":深夜还坐对短烛无法入睡,在喝闷酒,已是快天亮的时候了,

# 二更:又称二鼓,指晚上九时至十一时。

"北斗低横未拟窥":北斗七星已经低落打横,却连看都懒得看。

# 北斗低横:秋天夜晚北斗七星到后半夜斗柄会打横向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暮吟望》是清代诗人赵执信的七言律诗。诗中首联“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诗人自称甘愿栖居小阁,不因秋悲,实则暗藏无奈,以旷达之语表现实无奈。颔联“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与颈联“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捲地菊无姿”,选取“斜阳”“落叶”“鸿”“菊”等低沉意象,勾勒出秋景的萧瑟。尾联“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借“短烛”“酒”“北斗”,将诗人孤寂惆怅之情推向高潮。全诗善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以景衬情,含蓄地表达出作者被革职后隐居生活中的失意与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诗人

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字伸符,号秋谷,又号饴山,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康熙进士,官至右赞善。因在佟皇后丧期观看《长生殿》演出而被革职,后终身不仕。赵执信与宋琬、施闰章、王士祯、朱彝尊、查慎行合称“清初六家”。他的诗多讽刺时事之作,关注民情,同情民生疾苦。其诗立意深刻,情感真挚,诗风直白却不失高雅。主要作品有《道旁碑》《纪蝗》《纪旱》等。著有《饴山堂诗文集》《声调谱》《谈龙录》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赵执信二十八岁那年,在佟皇后国丧期间观看洪昇新编剧作《长生殿》,因违制观剧遭弹劾去职。自此远离仕途三十余载,寄情山水之间。该诗作当属其罢官后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秋暮吟望》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紧扣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题材,描绘了秋季暮色夕阳下的萧瑟景致。将秋日的寂寥与自身的惆怅失意交织,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内心深处的落寞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了不为秋悲”之语,看似豁达洒脱,尽显闲淡心境,实则是面对现实困境无力改变的无奈感慨,这种自我宽慰更凸显出内心的无奈。​中间两联选取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勾勒出一片萧瑟凄凉的秋景图。这些悲苦色调的意象,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悄然呈现。​尾联描绘了烛光摇曳下独自饮酒的场景,在这静谧而孤独的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对终老山林的深深惆怅。全诗后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贯穿,巧妙组构,将诗人的惆怅失意之情毫无保留地倾泻于字里行间,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3. 作品点评

此诗极为注重字词锤炼,颔联“常”“偏”二字尤见匠心。“常”字强化时间维度,将本应随昼夜更迭的山色固化为恒常浸染夕照之态;“偏”字点染主观情态,将自然偶现的新月落叶之景赋予刻意安排的意趣。二字通过主客观视角的转换,突破物理真实,构建抒情意境,折射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蒋易《乱后过瓜洲旧居》

下一篇:清·朱彝尊《卜算子·留赠镜湖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