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íng
huǒ

朝代:清作者:赵执信浏览量:3
hái
chuān
穿
jīng
fēng
guò
qiáng
suī
yuán
cǎo
chéng
zhì
jiè
yuè
wéi
guāng
jiě
shí
yōu
rén
qǐng
jīn
liáo
chǔ
náng
jūn
kàn
luò
kōng
kuò
xīng
máng

译文

它伴随着雨水穿过门户,被风吹过忽然就越过了墙头。萤火虫的身体虽然是腐草变成的,但它不向月光求助,而自能发光。萤虫理解幽人的志意,愿在练囊中帮人照读。请看萤火虫飞落在广阔的空中,与大星的光芒有什么不同。

逐句剖析

"和雨还穿户":它伴随着雨水穿过门户,

"经风忽过墙":被风吹过忽然就越过了墙头。

"虽缘草成质":萤火虫的身体虽然是腐草变成的,

# 草成质:生于腐草。质:性质,本质。,缘:原故。

"不借月为光":但它不向月光求助,而自能发光。

"解识幽人意":萤虫理解幽人的志意,

# 幽人:指安静恬淡、不趋炎附势的人。幽居之人,指隐士。,解识:懂得。

"请今聊处囊":愿在练囊中帮人照读。

# 处囊:放在袋子里。相传晋人车胤家贫,时常无油点灯,夏日里用白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时惟(车)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见《晋书·车胤传》)。,聊:姑且。

"君看落空阔":请看萤火虫飞落在广阔的空中,

# 空阔:指天地之间。

"何异大星芒":与大星的光芒有什么不同。

# 芒:光芒。,大星:形容天空广阔,星宿众多。,何异:有什么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萤火》是清代诗人赵执信创作律诗。全诗以萤火虫为吟咏对象,托物言志,展现诗人独立不倚的品格。首联生动描绘萤火虫不惧风雨、自由穿梭的姿态;颔联借议论赞叹其虽出身低微,却自力发光的特质;颈联用典,点明萤火虫为贫士所喜,亦有可用之处;尾联发表感慨,指出萤火虫与大星本质相同,只是环境差异。此诗构思精巧,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将自身不肯随波逐流、坚守独立人格的精神寄寓于小小的萤火虫中。展现了赵执信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与高尚情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诗人

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字伸符,号秋谷,又号饴山,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康熙进士,官至右赞善。因在佟皇后丧期观看《长生殿》演出而被革职,后终身不仕。赵执信与宋琬、施闰章、王士祯、朱彝尊、查慎行合称“清初六家”。他的诗多讽刺时事之作,关注民情,同情民生疾苦。其诗立意深刻,情感真挚,诗风直白却不失高雅。主要作品有《道旁碑》《纪蝗》《纪旱》等。著有《饴山堂诗文集》《声调谱》《谈龙录》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萤火》是清代赵执信创作的五言律诗,也属于咏物诗。全诗以萤火虫为描写对象,作者借物抒怀,托物咏志,通过对萤火虫的刻画,生动展现出自身不肯随人俯仰、坚守独立人格的精神品质。

2. 分段赏析

“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两句是描写萤火虫在风雨中穿行的动态场景。“和雨”既点明夜雨的轻柔,又暗示萤火虫在恶劣环境中仍保持轻盈姿态,“穿户”二字赋予其拟人化的灵动感,仿佛刻意穿行于人间;“经风”与“忽过墙”形成动作的连贯性,“忽”字突显其敏捷性,暗含诗人对萤火虫抗争自然力量的赞叹。此联通过风雨的阻隔与萤火的突破,形成张力,既写实又暗喻人生困境中的坚韧。“虽缘草成质,不借月为光”两句揭示萤火虫的本质与精神内核。“草成质”化用“腐草为萤”的典故,直言其出身卑微;“不借”二字则强调其独立性,与依赖月光的其他夜行动物形成对比。诗人以“草”与“月”的意象反差,隐喻人格独立的重要性——即便生于微末,亦不依附外物,坚守自我价值。此联通过否定性表达,凸显萤火虫的孤傲特质。“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两句引入人文典故,深化诗意。“幽人”指隐士,萤火虫“解识”暗含心灵契合,赋予其通晓人情的灵性;“聊处囊”化用车胤“囊萤照读”典故,既写实萤火虫的实用价值,又隐喻甘于奉献的品格。此联通过主客体互动,将萤火虫从自然物象升华为精神象征,体现诗人与隐逸文化的共鸣。“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两句以宏阔视角作结,完成哲理升华。“落空阔”将萤火虫置于浩瀚夜空,消解其渺小感;“何异”以反问强化类比,将萤火微光与星辰光芒并置,揭示“微小中见伟大”的哲理。诗人借物言志,既赞颂萤火虫的自强精神,又暗含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即便身处低位,亦能如星辰般照亮世界。此联以对比手法收束全诗,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

下一篇:清·锺过《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釄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