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雨还穿户":它伴随着雨水穿过门户,
"经风忽过墙":被风吹过忽然就越过了墙头。
"虽缘草成质":萤火虫的身体虽然是腐草变成的,
# 草成质:生于腐草。质:性质,本质。,缘:原故。
"不借月为光":但它不向月光求助,而自能发光。
"解识幽人意":萤虫理解幽人的志意,
# 幽人:指安静恬淡、不趋炎附势的人。幽居之人,指隐士。,解识:懂得。
"请今聊处囊":愿在练囊中帮人照读。
# 处囊:放在袋子里。相传晋人车胤家贫,时常无油点灯,夏日里用白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时惟(车)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见《晋书·车胤传》)。,聊:姑且。
"君看落空阔":请看萤火虫飞落在广阔的空中,
# 空阔:指天地之间。
"何异大星芒":与大星的光芒有什么不同。
# 芒:光芒。,大星:形容天空广阔,星宿众多。,何异:有什么不同。
清代诗人
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字伸符,号秋谷,又号饴山,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康熙进士,官至右赞善。因在佟皇后丧期观看《长生殿》演出而被革职,后终身不仕。赵执信与宋琬、施闰章、王士祯、朱彝尊、查慎行合称“清初六家”。他的诗多讽刺时事之作,关注民情,同情民生疾苦。其诗立意深刻,情感真挚,诗风直白却不失高雅。主要作品有《道旁碑》《纪蝗》《纪旱》等。著有《饴山堂诗文集》《声调谱》《谈龙录》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萤火》是清代赵执信创作的五言律诗,也属于咏物诗。全诗以萤火虫为描写对象,作者借物抒怀,托物咏志,通过对萤火虫的刻画,生动展现出自身不肯随人俯仰、坚守独立人格的精神品质。
2. 分段赏析
“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两句是描写萤火虫在风雨中穿行的动态场景。“和雨”既点明夜雨的轻柔,又暗示萤火虫在恶劣环境中仍保持轻盈姿态,“穿户”二字赋予其拟人化的灵动感,仿佛刻意穿行于人间;“经风”与“忽过墙”形成动作的连贯性,“忽”字突显其敏捷性,暗含诗人对萤火虫抗争自然力量的赞叹。此联通过风雨的阻隔与萤火的突破,形成张力,既写实又暗喻人生困境中的坚韧。“虽缘草成质,不借月为光”两句揭示萤火虫的本质与精神内核。“草成质”化用“腐草为萤”的典故,直言其出身卑微;“不借”二字则强调其独立性,与依赖月光的其他夜行动物形成对比。诗人以“草”与“月”的意象反差,隐喻人格独立的重要性——即便生于微末,亦不依附外物,坚守自我价值。此联通过否定性表达,凸显萤火虫的孤傲特质。“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两句引入人文典故,深化诗意。“幽人”指隐士,萤火虫“解识”暗含心灵契合,赋予其通晓人情的灵性;“聊处囊”化用车胤“囊萤照读”典故,既写实萤火虫的实用价值,又隐喻甘于奉献的品格。此联通过主客体互动,将萤火虫从自然物象升华为精神象征,体现诗人与隐逸文化的共鸣。“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两句以宏阔视角作结,完成哲理升华。“落空阔”将萤火虫置于浩瀚夜空,消解其渺小感;“何异”以反问强化类比,将萤火微光与星辰光芒并置,揭示“微小中见伟大”的哲理。诗人借物言志,既赞颂萤火虫的自强精神,又暗含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即便身处低位,亦能如星辰般照亮世界。此联以对比手法收束全诗,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