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án

朝代:清作者:成鹫浏览量:2
shè
jiāng
duō
xīn
wéi
shì
lán
ráo
wèi
fàng
guī
yáo
luò
néng
tián
mèng
liáo
nìng
diào
yún
guò
shēn
shēn
jiàn
qīng
gài
xiāng
féng
chù
chù
xiǎo
dié
hóng
jiān
qiū
jiào
chǔ
chén

译文

过江的经历多和我的心意相违背,为什么小船还不允许归去。残荷摇落或许能让仙鹤的梦甜美,这般寂寥难道要辜负钓鱼的石矶。浮云飘过,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它深处的身影,投缘的相逢到哪里都稀少。我小心地叠好红色的信笺,想要寄托给秋雨,不要让雨水打湿楚臣的衣衫。

逐句剖析

"涉江多与此心违":过江的经历多和我的心意相违背,

"何事兰桡未放归":为什么小船还不允许归去。

"摇落可能甜鹤梦":残荷摇落或许能让仙鹤的梦甜美,

"寂寥宁负钓鱼矶":这般寂寥难道要辜负钓鱼的石矶。

"浮云过去深深见":浮云飘过,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它深处的身影,

"倾盖相逢处处稀":投缘的相逢到哪里都稀少。

"小叠红笺寄秋雨":我小心地叠好红色的信笺,想要寄托给秋雨,

"莫教滴破楚臣衣":不要让雨水打湿楚臣的衣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残荷》是明末清初诗人成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借残荷及相关景致抒情,写涉江所见与心意相悖,兰舟未归的怅然,又借浮云、秋雨等意象流露感慨,末句提及“楚臣”寄寓情怀。全诗以景衬情,情感含蓄,体现了诗人对世事与心境的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末清初诗僧

成鹫(1636?~1707?),明末清初诗僧。原名方颛恺,法名成鹫,字麟趾、迹删,号东樵山人,祖籍番禺(今属广东)。成鹫出身书香仕宦世家,为人豪放倜傥。年十三入学,后为诸生。因时世苦乱,于康熙十六年削发为僧,曾先后主持澳门普济寺、肇庆庆云寺、广州大通寺,终于大通。成鹫与屈大均、梁佩兰皆有唱酬。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称“其文尽情发泄,不拘守八家准绳,颇有似《庄子》处”“诗亦快吐胸臆,不作禅语,无雕琢摹仿之习”。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涉江多与此心违,何事兰桡未放归”,此联开篇直抒胸臆,写多次渡江的经历总与心意相悖,不知为何木兰舟还不让自己归乡。“违”字点出心愿与现实的矛盾,“未放归”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为全诗奠定低沉的情感基调,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受阻的怅惘。​颔联:“摇落可能甜鹤梦,寂寥宁负钓鱼矶”,描绘残荷凋零、万木摇落的萧瑟秋景。诗人猜想这般景象或许能让仙鹤做个甜梦,面对寂寥又不愿辜负钓鱼矶。残败之景映照出内心的孤寂,反问的语气强化了苦闷,也暗含对能寄怀之处的珍视。​颈联:“浮云过去深深见,倾盖相逢处处稀”,写天上浮云散去,山川景物清晰可见;而人间像倾盖相逢般的知交却稀少。由自然景象联想到人事,浮云散尽与知音难觅形成对比,体现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知音难遇的遗憾,将景与情巧妙结合。​尾联:“小叠红笺寄秋雨,莫教滴破楚臣衣”,诗人将心事写在红笺上托付给秋雨,祈愿雨滴不要打湿“楚臣”的衣衫。借秋雨传情,用“楚臣”典故将个人愁绪与历史上怀才不遇者的命运相连,情感深沉,余味悠长,让愁绪有了更广阔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沈曾植《西湖杂诗 之十一》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2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