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倒影浸天河":看着天河的影子倒映在荷花池中,
# 倒影浸天河:这里是天河的影子倒映在荷花池中的意思。天河: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是由许多恒星构成,通称天河。
"风过栏杆水不波":微风吹过池边的栏杆,池塘里的水也没兴起波澜。
# 水不波:水面上没吹起波纹。不波:没有激起波澜。
"想见夜深人散后":想象得到,夜深人们散去以后,
# 想见:由推想而知道。这里含有想象得到的意思。
"满湖萤火比星多":湖面上萤火虫的萤光映入水中,可能会比星星还要多。
# 萤火:指萤火虫的亮光。萤火虫:昆虫名,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能发带绿色的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介绍了夏日夜晚慈仁寺荷花池的景致,描绘了天空银河倒影浸在池中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荷花池夜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前两句“坐看倒影浸天河,风过栏杆水不波”是实写,描绘诗人眼前所见,银河倒影入池、风过池水平静的真实场景;后两句“想见夜深人散后,满湖萤火比星多”为虚写,通过想象,展现夜深人散后萤火满湖的奇妙画面,虚实相生,丰富诗歌意境。动静结合:“风过栏杆水不波”中,“风过”是动,“水不波”是静,以风过的动态衬托池水的静态,凸显环境的宁静;后两句想象萤火飞舞,以萤火的动与夜晚的静相衬,进一步强化夜景的清幽与奇幻。
3. 分段赏析
首句“坐看倒影浸天河”,诗人描绘出坐在荷花池边,看到天空中银河的影子倒映在池中,仿佛荷花的倒影漫在银河里的奇妙景象,一个“浸”字,生动地表现出倒影与天河相互交融的状态。次句“风过栏杆水不波”,写微风吹过池边栏杆,而池塘里的水却没有泛起波澜,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静谧氛围,展现出一种平和、安宁之美,为后两句的想象做铺垫。后两句“想见夜深人散后,满湖萤火比星多”是诗人的想象。“想见夜深人散后”,点明时间是夜深人静、人们散去之后。“满湖萤火比星多”,诗人想象此时湖面上萤火虫飞舞,它们的萤光映入水中,数量可能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以萤火虫的动态画面打破前文的静态,却又通过这种动态更衬出夜晚的清幽,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美妙,给读者带来无限遐想。
上一篇:清·陈维崧《江行》
下一篇:清·乾隆《清河道中杂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