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势随风散复收":女子的舞姿随风散开又收起婀娜身影翩翩起舞,
# 散:散开。,舞势:舞姿。
"歌声似磬韵还幽":歌声如乐器一样铿锵有力既富有韵律又十分悠扬。
"千回赴节填词处":舞者千万次应和节拍,配合歌词的韵律辗转腾挪,
# 节:节拍。,回:回转。
"娇眼如波入鬓流":发鬓之间的那对娇眼,如水波一样清澈让人神魂颠倒。
# 鬓:发鬓。,波:水波。
唐代诗人
李太玄,一作李太元。蜀(今四川)人。昭宗天复间即慕道。前蜀后主乾德末,游灵山,遇一道士,据云为前蜀先主王建所化,告以前蜀将亡。次年果应验。事迹见《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二引《宾仙传》。《全唐诗》存诗2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乐诗。诗歌描绘了舞者动作如云彩流畅多变、歌声似磬声清脆悠扬,以及歌舞配合的精巧和舞者情态,展现了舞蹈与歌唱结合的艺术之美,赞美了表演者的精湛技艺与情感投入。
2. 分段赏析
“舞势随风散复收”一句描写舞蹈姿态。以“风”为喻,展现舞者动作如风吹般舒展飘逸,“散复收”三字精准捕捉动作的张弛变化,既显灵动洒脱,又含韵律之美,勾勒出舞蹈的动态韵律感。“歌声似磬韵还幽”一句刻画歌声特质。将歌声比作“磬声”,取其清越空灵之感,“韵还幽”进一步渲染余韵悠长的听觉效果,以声喻声的同时,暗透歌声的深邃感染力,与舞蹈形成视听交融的艺术氛围。“千回赴节填词处”一句聚焦歌舞配合。“千回”极言节奏变化之繁复,“赴节”强调舞蹈与乐律的严丝合缝,“填词”则点出歌词创作的精巧构思,三者结合凸显表演者对艺术细节的极致把控,展现歌舞艺术的高度协调性。“娇眼如波入鬓流”一句特写舞者神态。以“波”喻“眼”,生动描绘舞者目光流转如秋水荡漾,“入鬓流”则通过眼神延伸至鬓角的动态,细腻传递出舞者含情脉脉的神韵,于细微处见情感张力,收束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上一篇:唐·鱼玄机《隔汉江寄子安》
下一篇: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还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