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àn
jiāng
ān

朝代:唐作者:鱼玄机浏览量:1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chóu
wàng
xiāng
xiāng
kōng
yín
yuān
yāng
nuǎn
shā
chì
xián
fēi
lín
yān
shēng
yǐn
yǐn
tóu
yuè
chén
chén
hán
qíng
zhǐ
chǐ
qiān
kuàng
tīng
jiā
jiā
yuǎn
zhēn

译文

滔滔江水将我们分隔开来,我在此岸,你在彼岸,我们隔江相望,内心满是思恋之愁,想当初我们相互爱慕,相互吟诵喜欢的诗歌,如今却只能对着江水独自吟诵。看着一对鸳鸯在江边的沙滩上卧在一起,相互依偎、相互取暖,又看见一双鸂鶒悠闲地飞翔在橘林上空。这烟里隐隐有倾诉相思的歌声传来,这时江上已然升起了沉沉的月色,像我此时晦暗的心情。相恋的两个人哪怕近在咫尺,更何况又听见家家户户做棉衣的捣砧声,从远处传来。

逐句剖析

"江南江北愁望":滔滔江水将我们分隔开来,我在此岸,你在彼岸,

"相思相忆空吟":我们隔江相望,内心满是思恋之愁,想当初我们相互爱慕,相互吟诵喜欢的诗歌,如今却只能对着江水独自吟诵。

"鸳鸯暖卧沙浦":看着一对鸳鸯在江边的沙滩上卧在一起,相互依偎、相互取暖,

#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

"鸂鶒闲飞橘林":又看见一双鸂鶒悠闲地飞翔在橘林上空。

# 鸂鶒:一种水鸟,类似鸳鸯,也是成对生存。

"烟里歌声隐隐":这烟里隐隐有倾诉相思的歌声传来,

# 烟:烟波浩淼的意思,傍晚时的一种江色。

"渡头月色沈沈":这时江上已然升起了沉沉的月色,像我此时晦暗的心情。

"含情咫尺千里":相恋的两个人哪怕近在咫尺,

# 咫尺千里:谓虽近在咫尺,却似远隔千里。形容相见之难。

"况听家家远砧":更何况又听见家家户户做棉衣的捣砧声,从远处传来。

# 砧:捣衣石。古代妇女在冬季来临前,将家人的寒衣拆洗后,放在砧石上用木棒捶打,然后再续棉重做。,况:当时的情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隔汉江寄子安》是唐代女诗人鱼玄机创作的六言律诗。此诗以相思为主题,首联通过地理阻隔与情感共鸣的双重描写,展现两人分隔两地的愁绪;颔联借成双水鸟的意象,反衬诗人对团圆的渴望;颈联以景物烘托等待的孤寂,暗示彻夜守候的心境;尾联将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交织,凸显咫尺天涯的无奈与心灵相契的慰藉。全诗语言凝练,通过意象叠加与场景对比,将女性在相思中的缠绵情思与时间流逝中的焦灼等待刻画得细腻入微,体现了鱼玄机诗歌幽婉深挚的艺术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晚唐女冠诗人

鱼玄机(844?~868),唐代诗人。原名幼薇,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为补阙李亿妾,因李妻不容,于咸通中出家为女道士。鱼玄机的诗多写男女情思,属对工稳,遣词用典有新意,写男女之情真切细腻、坦率热情,也有婉曲细腻、意境雄浑阔大、恬淡悠闲之作。其诗善用意象,注重炼字以及艺术手法和叠字的使用。其诗作展现了女诗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一些唐朝的社会活动,同时体现了进步的女性意识,以及乐观的生命精神和超越时代的爱情观念,为后世女性主义的研究作出贡献。有作品《寄李亿员外》《江行》《赋得江边柳》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860年秋,时年鱼玄机十六岁,因追求恩师温庭筠未果,在温庭筠撮合下遵母命嫁给李忆(字子安)为妾。李忆通过鱼玄机所作两首诗对其才情极为倾慕,两人一见倾心、再见动情。婚后鱼玄机与李忆度过近百日和谐生活,后李忆返江陵接原配夫人裴氏,鱼玄机前往江陵寻亲,于汉江两岸写下《春情寄子安》《寄李子安》《隔汉江寄子安》等诗作,以诗寄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律诗​​,也是一首​​闺怨相思题材​​的诗。全诗以汉江为地理阻隔的意象载体,通过时空交错的视角,展现了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与无法逾越的相思之苦。

2. 写作手法

想象:“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中“江南江北愁望”是现实中的分隔,但“相思相忆空吟”则是通过想象对方也在思念自己,写出了诗人的孤寂。借景抒情:“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描绘等待场景的朦胧与漫长,烟波里传来隐隐的歌声,诗人将这模糊的歌声幻听为相思之曲,明知李亿不会来,诗人将月下沉寂的渡口视为守望的见证,虚实交织中展现执念与痴情。

3. 分段赏析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以地理阻隔与情感共鸣的双重视角开篇,既写两人分隔江岸的愁绪(“江南江北”),玄机在这头愁望,李亿在那头也愁望。又写彼此追忆往昔吟诗的遗憾(“相思相忆”)。一个“空”字道出诗人独对江水吟诵却无人应答的孤寂,诗人将心上人李亿的行为发挥了想像,暗示其明知李亿未必思念自己却仍抱幻想的痴态。,“鸳鸯暖卧沙浦,鸂鶒闲飞橘林”​​写作者看着一对鸳鸯美滋滋地在沙浦享受温情,满眼羡慕,通过成双水鸟的意象反衬孤独。鸳鸯依偎沙浦、鸂鶒翱翔橘林的温馨画面,实为诗人想象或虚写之景,凸显对团圆的渴望。叠用“鸳鸯”“鸂鶒”两种意象,强化诗人被李亿吸引而心神不宁的情态,侧面流露对婚姻现状的不满。“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描绘等待场景的朦胧与漫长。“烟”字双关:既可指江面烟波浩淼,与下句“月色沉沉”对应,晚上时,江边人家生起炊烟;亦可解为江边炊烟袅袅,暗示从白昼到入夜的等待。第二种解释更靠谱。烟波里传来隐隐的歌声,诗人将这模糊的歌声幻听为相思之曲,“渡头”映入了诗人的视线,明知李亿不会来,诗人将月下沉寂的渡口视为守望的见证,虚实交织中展现执念与痴情。“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以矛盾修辞收束全诗,写虽然两人相隔得不远,但是却无法相见,犹如相隔千万里。“咫尺千里”道出地理相近而心灵阻隔的无奈,“家家远砧”则借捣衣声的此起彼伏,暗示世俗婚姻的圆满反衬自身孤寂。砧声本为寻常劳作之声,在诗人耳中化作对李忆的深切牵挂,一个女性的绵情牵系表露无遗。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情感为脉络展开对景物的描摹,继而借助景致反哺情感的流动。场景的转换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根植于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涌动。诗中意象如同血脉般贯穿全篇,情感则似气韵充盈其间,二者共同构筑起动态平衡的艺术整体,环环相扣、自然流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四言优而婉,五言直而倔,七言纵而畅,三言矫而掉,六言甘而媚,杂言芬葩,顿跌起伏。

明陆时雍

# 砧声既有团聚之意又有分别之意,玄机诗中的听砧当是以抒写离愁为主。

现代彭志宪《唐代女诗人鱼玄机诗编年注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吴筠《舟中夜行》

下一篇:唐·李太玄《玉女舞霓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