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纱窗刺绣迟":独坐在窗前刺绣,耽误了大好春光,
# 迟:迟疑,犹豫不决。
"紫荆花下啭黄鹂":紫荆花下的黄鹂鸟儿,叫得人心发慌。
# 黄鹂:即黄莺,亦称黄鹂留,一种鸣声悠扬的鸟。,啭:鸟的鸣叫声。,紫荆:树名,又名紫珠,多栽于庭院间,供观赏用。因像黄荆花而又深荆,故名。
"欲知无限伤春意":要知那怀春的少女有多少愁怨,
"尽在停针不语时":请看她停下针线默默思量。
朱绛,生平不详。《全唐诗》存诗1首,出自顾陶《唐诗类选》(见《唐诗纪事》卷二八)。《唐诗类选》书成于宣宗大中十年(856),则朱绛当为宣宗以前人。
1. 分段赏析
“独坐纱窗刺绣迟”:开篇以“独”字立骨,勾勒出深闺女子的孤寂形象。“纱窗”意象精妙,既暗示空间的封闭性,又保留了与外界春光的微弱联系。“刺绣迟”三字尤为传神,通过放慢的刺绣动作,将女子心不在焉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紫荆花下啭黄鹂”:此句以明丽的春日图景反衬闺中愁绪。紫荆的浓艳与黄鹂的婉转构成视听通感,“花下”二字赋予画面纵深感。诗人巧妙运用“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使欢快的自然景象与女子的孤寂心境形成强烈反差。“欲知无限伤春意”:“无限”一词看似夸张,实则精准捕捉了少女敏感细腻的心理特征。此处的“伤春”既是惜花伤时,更是对自身青春易逝的隐忧,是唐代闺怨诗常见主题。“尽在停针不语时”:结句以瞬间的动作定格达到情感高潮。“停针”是外显的肢体语言,“不语”是内敛的心理活动,二者结合创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这个细节描写将抽象的闺怨之情具象化,堪称全诗的点睛之笔。
# 何仲德曰:写出情感。徐充曰:情而不说破,为有含蓄。甚妙。鸟啭花枝,正春意动人之天。“停针”,所以“刺绣迟”也;“停针不语”,此时不知几许伤感、几许想念、几许怨悼矣,故曰“无限”;用“尽在”二字,正见默默思维,深于言说。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上一篇:唐·杜甫《秋风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