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胭脂碎剪红":(杜鹃花)像是深红色的胭脂零碎剪成,
"巧能攒合是天公":如此巧妙的组合只有老天爷才能促成。
# 天公:老天爷。,攒合:聚合,聚集。
"莫言无物堪相比":不要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同它相比,
# 堪:可。
"妖艳西施春驿中":犹如妖艳的西施站在春日的驿站中。
# 西施:也作先施。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妖艳:美丽妩媚。
唐代诗人、道士
施肩吾(?~?),唐代诗人、道士。字希圣,号东斋、栖真子,世称华阳真人,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人。元和进士,后隐于洪州西山(今江西南昌西,一名南昌山)修道。其诗风奇丽,题材广泛,描绘海岛风情生动,想象丰富,擅绝句。代表作品有《夏雨后题青荷兰若》《经桃花夫人庙》。著有《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黄帝阴符经解》《钟吕传道集》等,另有诗《西山集》10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借胭脂碎红、天工巧思及春驿西施,从色泽、形态等方面写山石榴花,表达诗人对自然造物与生命之美的惊叹礼赞。
2. 写作手法
比喻:首句“深色胭脂碎剪红”运用双重比喻,将花瓣的浓艳红色比作“胭脂”,用“碎剪红绡”形容花瓣的细腻质感,以双重比喻描绘山石榴花的色彩与形态。通过具象化的比喻,将抽象的美感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画面,强化了视觉冲击力,诗人借此表达对山石榴花鲜活生命力的赞叹,也隐含对自然造化鬼斧神工的敬畏。用典:尾句“妖艳西施春驿中”巧用“西施”这一历史人物典故。原典中,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以容貌绝美、“沉鱼”之姿闻名,后世常以“西施”代指人间顶级美色。诗人在诗中不直接夸花“美”,而是将其与西施并置,“妖艳西施春驿中”,仿佛在说:这山石榴花的妖娆,就像春日驿站里走出来的西施一样动人。不仅突出了山石榴花的艳丽,更让诗人的情感从“单纯赞花”升华为“赞叹自然与人间共有的美好”。
3. 分段赏析
首句“深色胭脂碎剪红”,盛夏的绿荫中,山石榴花以鲜明的红色引人注目。首句将花色比作用深色胭脂裁剪而成,通过“碎剪”这一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花瓣颜色的层次感,仿佛是精心设计的艳丽色彩。这种比喻既直观又富有画面感,使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山石榴花的颜色。次句“巧能攒合是天公”,进一步说明这鲜艳的色彩并非人为,而是自然造化的巧妙组合。诗人将花朵的形成归功于“天公”,即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既肯定了山石榴花的自然之美,又避免了过度的人为夸张,使描写更显客观。这种以自然喻自然的手法,既贴切又富有诗意。下一句“莫言无物堪相比”先以否定语气引出观点,指出世间并非真的没有可与山石榴花色相媲美的事物。这种表达既不绝对化,又为后文余西施作比做好铺垫,使诗意转折自然合理。末句“妖艳西施春驿中”以西施的艳丽比喻山石榴花,但没有直接说花如西施,而是通过“春驿”这一场景间接建立连接。西施作为传统文化中美人的典范,其“妖艳”特点为理解山石榴花的明艳提供了参照;“春驿”则点明了春季时令与场景,使比喻更显合理。诗人不直白地说“花似西施”,而是将人与花置于春日驿站这一场景中相互映衬,既形象地传达了花的艳丽,又通过意象的适度保留避免了过于直露的比拟,使诗意表达含蓄而耐人寻味。
4. 作品点评
此诗构思精巧,将山石榴花比作裁剪的深红胭脂,又以美人西施为喻,细腻刻画其妖艳,尽显诗人卓越的想象与生动的描写。
上一篇:唐·王初《早春咏雪》
下一篇:唐·李敬方《汴河直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