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湘江竹":湘江两岸的竹子历经万古岁月,
"无穷奈怨何":长久以来承受着无尽的哀怨,却无可奈何。
"年年长春笋":每年都有新笋茁壮成长,
"只是泪痕多":只是那竹子上的斑斑痕迹,就像数不清的泪痕。
唐代诗人、道士
施肩吾(?~?),唐代诗人、道士。字希圣,号东斋、栖真子,世称华阳真人,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人。元和进士,后隐于洪州西山(今江西南昌西,一名南昌山)修道。其诗风奇丽,题材广泛,描绘海岛风情生动,想象丰富,擅绝句。代表作品有《夏雨后题青荷兰若》《经桃花夫人庙》。著有《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黄帝阴符经解》《钟吕传道集》等,另有诗《西山集》10卷。
1. 分段赏析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诗的开篇两句“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将时间维度拉至“万古”,强调湘江竹存在之久远。“无穷”一词突出了哀怨的无尽无休,仿佛从远古以来,这种哀怨就伴随着湘江竹而生,没有尽头。诗人在这里直接点明湘竹承载着无穷的哀怨,却又无可奈何,奠定了全诗哀怨、惆怅的基调。这两句诗简洁有力,通过对时间和情感的强调,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湘竹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底蕴,为后文进一步描写湘竹的具体形态和情感做了铺垫。“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后两句诗“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从宏观的时间感慨转入对湘竹具体生长状态的描写。“年年长春笋”描绘出湘竹旺盛的生命力,每年都有新笋茁壮成长,展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自然景象。然而,“只是泪痕多”却笔锋一转,指出尽管湘竹不断生长,但其身上的“泪痕”却依然很多。这里的“泪痕”巧妙地运用了湘妃竹的传说,相传舜帝驾崩后,娥皇、女英二妃泪洒湘竹,竹上留下斑斑泪痕,遂成湘妃竹。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在展现湘竹生命力的同时,更突出了其承载的哀怨情感,使这种哀怨之情在时间的延续和生命的更迭中愈发深沉,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上一篇:唐·令狐楚《从军词五首》
下一篇:唐·元结《杂曲歌辞·欸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