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ěng
shuāng
lián

朝代:清作者:刘墉浏览量:3
hóng
bīng
piàn
níng
shuāng
hún
jiāng
fēi
diào
qiū
yān
hén
xiū
wán
xuě
ruó
ruò
duì
gāo
yuè
jiāo
lián
zhuǎn
liú
dàn
yǐng
jiàn
kōng
zhé
pán
bàng
zhū
shí
chù
zhuó
yuàn
shēng
gèng
hán
jiāng
zhōng
huà
shí
mèi
cái
pèi
piān
yāo
tuò
suì
shī
yān
zhī
nóng
zuì
gōng
yún
lǎo
dōng
西
shí
èr
lán
gān
suǒ
cán
zuò
jiǎn
guǒ
ròu
fēi
chū
shuāng
é
xiàng
jiāng
shā
绿
shēng
jué
zhī
qīng
hóng
liǎng
qīng
fēng
zhǐ
qiú
shàng
shǒu
gōng
niān
wèi
miè

译文

一片凝结的血泪般的红冰,封存着两缕魂魄,江婓在秋夜的烟雾痕迹旁凭吊哀伤。她固执揉搓冰雪,身躯柔弱似无骨,对着孤月抽泣,残留的脂膏哽咽在喉间。那娇柔惹人怜惜的女子,身姿灵动旋转如同飞弹,寻觅身影不见,徒然折断玉盘。捡到了蚌中产出的珍珠,却不知道把它放在哪里才好,她那哀怨的歌声,比莫邪宝剑的寒光还要让人感到寒冷。江水泛绿,幻化出古时鬼魅,裁制出的佩饰特别适合那素净腰肢的柔滑细腻。唾壶碎裂,胭脂随泪尽失,浓愁浸透吴地江水,连波浪也沉醉。旧日宫阙云霞苍老,方向已然迷失,十二栏杆困住她如玉般的身躯。吴地的蚕作茧却不把自己的身体裹在里面,双蛾(女子)飞出,向江边恸哭。乌鸦啼叫,绿纱昏暗,织机声断绝,最终织出了青红两色的雌性彩虹。锋利的宝剑只想饱餐那像天牛幼虫般白嫩的脖颈,臂上守宫砂褪色,却未完全消失。

逐句剖析

"红冰一片凝双魂":一片凝结的血泪般的红冰,封存着两缕魂魄,

"江婓夜吊秋烟痕":江婓在秋夜的烟雾痕迹旁凭吊哀伤。

"修顽雪挼弱无骨":她固执揉搓冰雪,身躯柔弱似无骨,

"对泣余膏咽孤月":对着孤月抽泣,残留的脂膏哽咽在喉间。

"娇怜负转如流弹":那娇柔惹人怜惜的女子,身姿灵动旋转如同飞弹,

"觅影不见空折盘":寻觅身影不见,徒然折断玉盘。

"蚌珠拾得无处著":捡到了蚌中产出的珍珠,却不知道把它放在哪里才好,

"歌怨莫邪声更寒":她那哀怨的歌声,比莫邪宝剑的寒光还要让人感到寒冷。

"江中碧化古时魅":江水泛绿,幻化出古时鬼魅,

"裁佩偏宜素腰腻":裁制出的佩饰特别适合那素净腰肢的柔滑细腻。

"唾壶已碎失胭脂":唾壶碎裂,胭脂随泪尽失,

"浓入吴波波亦醉":浓愁浸透吴地江水,连波浪也沉醉。

"故宫云老东西迷":旧日宫阙云霞苍老,方向已然迷失,

"十二栏干锁玉肌":十二栏杆困住她如玉般的身躯。

"吴蚕作茧不裹肉":吴地的蚕作茧却不把自己的身体裹在里面,

"飞出双蛾向江哭":双蛾(女子)飞出,向江边恸哭。

"乌啼纱绿机声绝":乌鸦啼叫,绿纱昏暗,织机声断绝,

"余织青红两雌蜺":最终织出了青红两色的雌性彩虹。

"青锋只欲饫蝤蛴":锋利的宝剑只想饱餐那像天牛幼虫般白嫩的脖颈,

"臂上守宫蔫未灭":臂上守宫砂褪色,却未完全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玉波冷双连》是清代刘墉所作的一首诗。此诗主题围绕一种神秘而凄美的意象展开,内容上,诗中描绘了如红冰凝魂、江婓夜吊等奇幻场景,还写到吴蚕作茧、乌啼纱绿等画面,营造出幽冷、哀怨的氛围,似在诉说着一段凄婉的故事,表达出一种凄清哀怨的情感。开篇营造氛围,接着描写各种意象,最后深化哀怨情感。这首诗通过独特的意象组合和细腻的描写,生动地传达出一种凄婉的情感,语言优美且富有表现力,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中的哀怨凄凉,在情感表达与氛围营造方面颇为出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重臣、书法家、诗人

刘墉(1719?~1804?),清代重臣、书法家、诗人。字崇如,号石庵,人称“刘罗锅”,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卒谥文清。刘墉擅长书法,尤长楷书、行书,是乾隆时期的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法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誉。其一生书法风格曾数度变化,年轻时珠圆玉润,中年笔力雄健,晚年则趋于平淡。其诗体裁多样,内容广泛,语言朴实清新,颇有可读性。著有《石庵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红冰一片凝双魂,江婓夜吊秋烟痕”,开篇营造出一种凄美、玄幻的氛围,“红冰”“凝双魂”给人以神秘而又哀伤的感觉,江婓夜吊则增添了几分阴森的气息。“修顽雪挼弱无骨,对泣余膏咽孤月”,以雪的柔弱无骨来形容某种形象,又通过“对泣”“咽孤月”将悲伤的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娇怜负转如流弹,觅影不见空折盘”,用比喻的手法,将所描写的对象比作流弹,生动地写出其灵动和难以捉摸。“蚌珠拾得无处著,歌怨莫邪声更寒”,运用蚌珠和莫邪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哀怨、寒冷的氛围。“江中碧化古时魅,裁佩偏宜素腰腻”,想象奇特,将江中某物想象成古时的魅,且说其适合佩戴在素腰上,充满了奇幻色彩。“唾壶已碎失胭脂,浓入吴波波亦醉”,通过“唾壶已碎”“失胭脂”等意象,写出了一种美好消逝的哀伤,而“波亦醉”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江水也染上了沉醉的情绪。“故宫云老东西迷,十二栏干锁玉肌”,描绘出故宫的沧桑和神秘,“云老”“十二栏干”营造出一种幽深、孤寂的氛围,“锁玉肌”则给人以美人被囚禁的联想。“吴蚕作茧不裹肉,飞出双蛾向江哭”,以吴蚕作茧却不裹肉,双蛾向江哭的奇特想象,表达出一种痛苦和无奈。“乌啼纱绿机声绝,余织青红两雌蜺”,通过乌啼、机声绝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余织青红两雌蜺”则又带有一种奇幻的色彩。“青锋祇欲饫蝤蛴,臂上守宫蔫未灭”,运用青锋、蝤蛴、守宫等意象,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冷艳、凄美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某种故事或情感的存在。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奇幻的想象和独特的写作手法,传达出一种哀伤、凄美、奇幻的情感和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张珊英《别诸姊妹》

下一篇:清·俞樾《虞美人 其三 月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