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wēi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1
cǎi
wēi
cǎi
wēi
wēi
zuò
zhǐ
yuē
guī
yuē
guī
suì
zhǐ
shì
jiā
xiǎn
yǔn
zhī
huáng
xiǎn
yǔn
zhī
cǎi
wēi
cǎi
wēi
wēi
róu
zhǐ
yuē
guī
yuē
guī
xīn
yōu
zhǐ
yōu
xīn
liè
liè
zài
zài
shù
wèi
dìng
shǐ
使
guī
pìn
cǎi
wēi
cǎi
wēi
wēi
gāng
zhǐ
yuē
guī
yuē
guī
suì
yáng
zhǐ
wáng
shì
huáng
chǔ
yōu
xīn
kǒng
jiù
xíng
lái
ěr
wéi
wéi
cháng
zhī
huā
jūn
zhī
chē
róng
chē
jià
gǎn
dìng
yuè
sān
jié
jià
kuí
kuí
jūn
suǒ
xiǎo
rén
suǒ
féi
xiàng
jiè
xiǎn
yǔn
kǒng
wǎng
yáng
liǔ
jīn
lái
xuě
fēi
fēi
xíng
dào
chí
chí
zài
zài
xīn
shāng
bēi
zhī
āi

译文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逐句剖析

"采薇采薇":豆苗采了又采,

# 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救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的故事。《史记 周本纪第四》记载:懿王之时,王室遂衰,人作刺。刺就是指《采薇》。《汉书·匈奴传》记载:至穆王之孙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薇亦作止":薇菜刚刚冒出地面。

# 止:句末助词,无实意。,作:指薇菜冒出地面。

"曰归曰归":说回家了回家了,

# 曰:句首、句中助词,无实意。

"岁亦莫止":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 莫:通“暮”,也读作“暮”。本文指年末。

"靡室靡家":没有妻室没有家,

# 靡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

"猃狁之故":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 猃狁: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不遑启居":没有时间安居休息,

# 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启,跪、跪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不遑:不暇。遑,闲暇。

"猃狁之故":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采薇采薇":豆苗采了又采,

"薇亦柔止":薇菜柔嫩的样子。

# 柔:柔嫩。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

"曰归曰归":说回家了回家了,

"心亦忧止":心中是多么忧闷。

"忧心烈烈":忧心如焚,

# 烈烈:炽烈,形容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饥渴交加实在难忍。

# 载饥载渴:则饥则渴,又饥又渴。载,又。

"我戍未定":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

# 戍: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

"靡使归聘":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 聘:问候的音信。

"采薇采薇":豆苗采了又采,

"薇亦刚止":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 刚:坚硬。

"曰归曰归":说回家了回家了,

"岁亦阳止":又到了十月小阳春。

# 阳: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王事靡盬":征役没有休止,

# 盬:止息,了结。,靡:无。

"不遑启处":哪能有片刻安身。

# 启处:休整,休息。

"忧心孔疚":心中是那么痛苦,

# 疚:病,苦痛。,孔:甚,很。

"我行不来":到如今不能回家。

# 我行不来:我不能回家。一说我从军出发后还没有人来慰问过。来,回家。

"彼尔维何":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

"维常之华":是棠棣花。

# 常:常棣,即棠棣,植物名。

"彼路斯何":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

# 斯何:犹言维何。斯,语气助词,无实义。,路:高大的战车。

"君子之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

# 君子:指将帅。

"戎车既驾":兵车已经驾起,

# 戎:车,兵车。

"四牡业业":四匹雄马又高又大。

# 业业:高大的样子。,牡:雄马。

"岂敢定居":哪里敢安然住下?

# 定居:犹言安居。

"一月三捷":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

# 捷:胜利。谓接战、交战。一说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驾彼四牡":驾起四匹雄马,

"四牡骙骙":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

# 骙:雄强,威武。这里的骙骙是指马强壮的意思。

"君子所依":将帅们坐在车上,

"小人所腓":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

# 腓:庇护,掩护。,小人:指士兵。

"四牡翼翼":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

# 翼翼:整齐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

"象弭鱼服":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

# 鱼服:鲨鱼鱼皮制的箭袋。,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弭,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一说弓两头的弯曲处。

"岂不日戒":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

# 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猃狁孔棘":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 孔棘:很紧急。棘,急。

"昔我往矣":回想当初出征时,

# 往:指当初去从军。,昔:从前,指出征时。

"杨柳依依":杨柳依依随风吹。

# 依依:形容柳丝轻轻随风摇曳的样子。

"今我来思":如今回来路途中,

#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雨雪霏霏":大雪纷纷满天飞。

#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雨雪:指下雪。“雨”,这里读yù。

"行道迟迟":道路泥泞难行走,

# 迟迟:缓慢的样子。

"载渴载饥":又饥又渴真劳累。

# 载:则,又。

"我心伤悲":满腔伤感满腔悲,

"莫知我哀":我的哀痛谁体会!

# 莫:没有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里的诗作。它以返乡戍卒的视角,倾诉从军将士征战生活的艰辛,以及对归乡的深切渴望。全诗共六章,每章八句。前五章聚焦戍边生涯,展现征战的艰苦环境、浓烈的思乡之情,以及长期滞留不归的缘由;既有抵御外敌获胜的欣慰,也饱含征战带来的身心俱疲,暗含对和平的期盼。末章则以深沉的抒情收束,将历经苦难后的复杂心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极具感染力。这首诗运用重叠句式与比兴手法,彰显《诗经》的艺术风格。尤其是末章开篇四句,以简洁文字勾勒出征时与归乡时的不同场景,将景物与情思交融,质朴文字承载深邃意蕴。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小雅・采薇》为西周时期出征士兵久戍归乡后所作的士兵之歌。关于其具体创作年代,主要存在三种说法: 一、周文王时事说(毛诗观点) 《毛诗序》言:“《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郑笺》进一步阐释:“西伯以殷王之命,命其属为将,率将戍役,御西戎及北狄之乱,歌《采薇》以遣之。”可见毛诗体系认为此诗创作于周文王时期。可作旁证的是《逸周书・叙》“文王立,西距昆夷,北备玁狁”,朱右曾注称“《诗・采薇序》与此略同”,从文献互证角度为该说提供支撑。 二、周懿王时事说(三家诗观点) 汉代齐诗、鲁诗、韩诗(合称三家诗)与毛诗观点相异,主张《小雅・采薇》作于周懿王时期。依据为《史记・周本纪》“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以及《汉书・匈奴传》“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岂不日戒,玁狁孔棘。’”,试图从王朝兴衰与戎狄侵扰的背景,关联诗歌创作时间。 三、周宣王时事说(王国维等考古推论) 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据铜器铭文考证“《采薇》《出车》实同叙一事”,提出“《出车》亦宣王时事”;结合现代出土青铜器铭文,“凡记猃狁事者,皆宣王时器”(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由此推论《小雅・采薇》或为周宣王时期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反映战争题材的四言诗。通过戍边战士采薇的活动,描绘了他们戍边生活的困苦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既叙述了因猃狁侵扰导致战士离家戍边,长期征战无法归乡的无奈,也展现了战争中行军作战的紧张。最后以景结情,用出征与归乡时景色的强烈对比,表达了战士历经沧桑后的哀伤,深刻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 写作手法

重章叠句:“采薇采薇”多次重复,在反复咏叹中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同时通过薇菜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体现时间的推移和战士戍边生活的漫长。起兴:“采薇采薇”,以采薇起兴,引出战士戍边的生活。“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以棠棣花之盛兴起君子之车,展现军队的装备,烘托战争氛围。

3. 分段赏析

全诗共六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因是归途中的追忆,故以倒叙开篇。前三章构成第一部分,追忆思归心绪,述说难归缘由。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叠词反复申说、层层递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且随着归期一再推迟,这份心绪愈发急切难捺。首句以采薇起兴,且兴中带赋。由于薇菜可食用,戍卒正采它充饥,因此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语,既是口头常言,又是眼前实景,映照出戍边士卒的艰辛生活。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不可同日而语。戍役既艰苦又漫长。“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三句,层层递进,生动描绘出薇菜从破土发芽、幼苗柔嫩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与“岁亦莫止”“岁亦阳止”相呼应,共同喻示着时光流逝与戍役的绵长。从年初到岁末,物换星移,“曰归曰归”的呼唤中,却是久戍未归;这对时刻面临生命危险的戍卒而言,怎能不“忧心烈烈”?后四句对戍役难归的原因作了层层解说:远离家园,因玁狁之患;戍地不定,因战事频发;无暇休整,因王差无尽。根本原因,便是“玁狁之故”。面对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如此,一面是怀乡之情,一面是战斗之志。前三章的前后两层,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愫与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看似矛盾却同样真切的情感。这实则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与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章节有着不同的体现。第四、五章构成第二部分,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情景,展现出军容的雄壮与戒备的森严,让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基调也从忧伤的思归之情转为激昂的战斗豪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品读。第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起兴,引出“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感。随后围绕战车描绘了两个战斗场景:“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概括展现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与频繁的战事;“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则进一步具体刻画了在战车掩护与将帅指挥下,士卒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情景。最后,由战斗场景转而描写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健且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锐不可当。将士们每日严阵以待,只因玁狁太过猖獗,“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的边关局势,也再次解释了久戍难归的缘由。从全诗流露的矛盾情感来看,这位戍卒既眷恋家园又顾全大局,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因此,在漫长归途上追忆起昔日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涯,也就极为自然了。末章构成最后一部分,戍卒从追忆抽身回到现实,随即陷入更深的悲戚。“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既写景记时,更抒情伤怀。那一缕缠绵、深邃而飘忽的情思,从画面中自然流淌,含蓄隽永,余味无穷。这里藏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恰似个体生命的寓言——生命在时间中存续,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更迭里,戍卒深切感受到生活的虚掷、生命的流逝,以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消解。这绝世文情之所以千古常新,正因后人读此四句时,仍会被诗境深处的生命流逝感触动,不禁黯然神伤。“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归途漫长,路途艰险,行囊空乏,又饥又渴,眼前的生存困境更添一层忧伤。“行道迟迟”中,似乎还藏着戍卒对父母妻儿的牵挂:一别多年,“靡使归聘”,亲人生死未卜,此刻归乡,难免生出唐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般的忧惧。然而,这诸多忧伤在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晓更无人慰藉。“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便在这孤独无依的悲叹中落幕。

4. 作品点评

通观全诗,《小雅·采薇》主导情致的价值,并非抒发征戍劝勉的战斗豪情,而是把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淡化作背景,将附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体从战场抽离出来,借归途的追忆集中展现戍卒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进而体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与反感。故而这首诗堪称千古厌战诗的滥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宣王之世,既驱猃狁,劳其还师之诗,前四章皆兴也,下二章皆赋也。

汉申培《诗说》

#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明末清初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

# 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旋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

清刘熙载《艺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屈原《九歌·湘夫人》

下一篇:先秦·佚名《秦风·无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