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ng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1
dàng
dàng
shàng
xià
mín
zhī
wēi
shàng
mìng
duō
tiān
shēng
zhēng
mín
mìng
fěi
chén
yǒu
chū
xiǎn
yǒu
zhōng
wén
wáng
yuē
yīn
shāng
céng
shì
qiáng
céng
shì
póu
céng
shì
zài
wèi
céng
shì
zài
tiān
jiàng
tāo
xīng
shì
wén
wáng
yuē
yīn
shāng
ér
bǐng
lèi
qiáng
duō
duì
liú
yán
duì
kòu
rǎng
shì
nèi
hóu
zuò
hóu
zhù
jiè
jiū
wén
wáng
yuē
yīn
shāng
páo
xiāo
zhōng
guó
liǎn
yuàn
wéi
míng
ěr
shí
bèi
ěr
míng
péi
qīng
wén
wáng
yuē
yīn
shāng
tiān
miǎn
ěr
jiǔ
cóng
shì
qiān
ěr
zhǐ
míng
huì
shì
háo
shì
zhòu
zuò
wén
wáng
yuē
yīn
shāng
tiáo
táng
fèi
gēng
xiǎo
jìn
sàng
rén
shàng
yóu
xíng
nèi
zhōng
guó
tán
guǐ
fāng
wén
wáng
yuē
yīn
shāng
fěi
shàng
shí
yīn
yòng
jiù
suī
lǎo
chéng
rén
shàng
yǒu
diǎn
xíng
céng
shì
tīng
mìng
qīng
wén
wáng
yuē
yīn
shāng
rén
yǒu
yán
diān
pèi
zhī
jiē
zhī
wèi
yǒu
hài
běn
shí
xiān
yīn
jiàn
yuǎn
zài
xià
hòu
zhī
shì

译文

上帝骄纵又放荡,本是下民的君主。上帝贪心又暴虐,政令邪僻太反常。上天生下众民,政令无信尽撒谎。万事开头讲得好,却很少能有结局。文王叹息道,叹息你殷商。竟如此强横凶暴?竟如此聚敛剥削?竟让这些人在位?竟让这些人供职?天降傲慢之德,你却助长其力。文王叹息道,叹息你殷商。你任用善良之人,强横者却多怨恨。用流言来应对,寇贼抢夺在朝内。诅咒又祝告,永无止境无终究。文王叹息道,叹息你殷商。你在国中嚣张跋扈,聚敛怨恨却以为德。知人之明你没有,身边无忠无贤。你的德行不明,不知公卿谁能当。文王叹息道,叹息你殷商。上天不让你沉湎于酒,你却行不义之事。你已违背礼仪,没日没夜灌黄汤。大呼小叫,把白天当黑夜。文王叹息道,叹息你殷商。朝政如蝉鸣般嘈杂,如沸水羹汤般翻腾。大小官员皆昏乱,人们还照样行事。国内怒气沸腾,怒火蔓延到远方。文王叹息道,叹息你殷商。并非上帝不公,是你不守旧规章。虽然身边没老臣,还有成法可依傍。竟全不听从,天命因此倾覆。文王叹息道,叹息你殷商。人们常说:树木倒下根显露,枝叶尚未受损,根已先拔起。殷商的鉴戒不远,就在夏朝末年。

逐句剖析

"荡荡上帝":上帝骄纵又放荡,

# 荡荡:放荡不守法制的样子。

"下民之辟":本是下民的君主。

# 辟:君王。

"疾威上帝":上帝贪心又暴虐,

# 疾威:暴虐。

"其命多辟":政令邪僻太反常。

# 辟:邪僻。

"天生烝民":上天生下众民,

# 烝:众。

"其命匪谌":政令无信尽撒谎。

# 谌:诚信。

"靡不有初":万事开头讲得好,

# 初:初始,开头。,靡:无。

"鲜克有终":却很少能有结局。

# 克:能。,鲜:少。

"文王曰咨":文王叹息道,

# 咨:感叹声。

"咨汝殷商":叹息你殷商。

"曾是彊御":竟如此强横凶暴?

# 彊御:强横凶暴。,曾是:怎么这样。

"曾是掊克":竟如此聚敛剥削?

# 掊克:聚敛,搜括。

"曾是在位":竟让这些人在位?

"曾是在服":竟让这些人供职?

# 服:任。

"天降滔德":天降傲慢之德,

# 滔:通“慆”,放纵不法。

"女兴是力":你却助长其力。

# 力:勤,努力。,兴:助长。

"文王曰咨":文王叹息道,

"咨女殷商":叹息你殷商。

"而秉义类":你任用善良之人,

# 义类:善类。,秉:把持,此指任用。,而:尔,你。

"彊御多怼":强横者却多怨恨。

# 怼:怨恨。

"流言以对":用流言来应对,

"寇攘式内":寇贼抢夺在朝内。

# 式内:在朝廷内。,寇攘:像盗寇一样掠取。

"侯作侯祝":诅咒又祝告,

# 祝:诅咒。,侯:于是。

"靡届靡究":永无止境无终究。

# 究:穷。,届:尽。

"文王曰咨":文王叹息道,

"咨女殷商":叹息你殷商。

"女炰烋于中国":你在国中嚣张跋扈,

# 炰烋:同“咆哮”。

"敛怨以为德":聚敛怨恨却以为德。

"不明尔德":知人之明你没有,

"时无背无侧":身边无忠无贤。

# 无背无侧:不知有人背叛、反侧。

"尔德不明":你的德行不明,

"以无陪无卿":不知公卿谁能当。

# 陪:指辅佐之臣。

"文王曰咨":文王叹息道,

"咨女殷商":叹息你殷商。

"天不湎尔以酒":上天不让你沉湎于酒,

# 湎:沉湎,沉迷。

"不义从式":你却行不义之事。

# 式:任用。,从:听从。

"既愆尔止":你已违背礼仪,

# 止:容止。,愆:过错。

"靡明靡晦":没日没夜灌黄汤。

"式号式呼":大呼小叫,

# 式:语助词。

"俾昼作夜":把白天当黑夜。

"文王曰咨":文王叹息道,

"咨女殷商":叹息你殷商。

"如蜩如螗":朝政如蝉鸣般嘈杂,

# 螗:又叫蝘,一种蝉。,蜩:蝉。

"如沸如羹":如沸水羹汤般翻腾。

"小大近丧":大小官员皆昏乱,

# 丧:败亡。

"人尚乎由行":人们还照样行事。

# 由行:学老样。

"内奰于中国":国内怒气沸腾,

# 奰:愤怒。

"覃及鬼方":怒火蔓延到远方。

# 鬼方:指远方。,覃:延及。

"文王曰咨":文王叹息道,

"咨女殷商":叹息你殷商。

"匪上帝不时":并非上帝不公,

# 时:善。

"殷不用旧":是你不守旧规章。

"虽无老成人":虽然身边没老臣,

"尚有典刑":还有成法可依傍。

# 典刑:同“典型”,指旧的典章法规。

"曾是莫听":竟全不听从,

"大命以倾":天命因此倾覆。

"文王曰咨":文王叹息道,

"咨女殷商":叹息你殷商。

"人亦有言":人们常说:

"颠沛之揭":树木倒下根显露,

# 揭:举,此指树根翻出。,颠沛:跌仆,此指树木倒下。

"枝叶未有害":枝叶尚未受损,

"本实先拨":根已先拔起。

# 拨:败。,本:根。

"殷鉴不远":殷商的鉴戒不远,

"在夏后之世":就在夏朝末年。

# 后:君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大雅·荡》是《诗经》中的名篇。此诗假托周文王之口作自我警诫,实则讽刺周王室,旨在借古讽今,警示周厉王汲取殷商覆灭的教训,以改弦易辙。全诗共八章,每章八句。首章开篇即以“荡”字点题,统领全篇。后七章均以“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起句,借周文王之慨叹痛陈殷纣王之无道。整首诗构思精巧,结构奇伟,艺术成就斐然。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大雅·荡》相传为周代召穆公所作,旨在劝谏周厉王以夏桀、商纣的暴虐为鉴,避免重蹈覆辙而断送周室基业。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明确指出:“《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然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三家诗对此说并无异议。南宋朱熹在《诗序辨说》中提出质疑,转引苏辙观点认为诗题“荡”仅取首句“荡荡上帝”之字,而《毛诗序》的解读“非本义也”。当代学者陈子展在《诗经直解》中明确反对宋儒此说,强调“宋儒异说不可从”。值得注意的是,学界曾有另一种推测,认为此诗实为周武王伐纣时所作檄文,借尊崇文王之名声讨纣罪,其文体特征与《尚书·泰誓》《牧誓》等讨伐文告相似,仅以韵文形式呈现。对此推测,陈子展亦指出"此想当然耳,实未有据",认为缺乏可靠文献佐证。诗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等警句,既是对殷商覆灭的总结,亦暗含对周室当政者的劝诫,体现了《诗经》“主文谲谏”的创作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诗,情感沉痛而尖锐,既是对殷商覆灭的历史反思,也是对后世统治者的深刻警示。

2. 分段赏析

首段“荡荡上帝,下民之辟”以“上帝”代指天命或统治者,称其为“下民之辟”(百姓的君主),却笔锋一转:“疾威上帝,其命多辟”——这暴虐的上天,其命令多邪僻;“天生烝民,其命匪谌”更直指上天赋予百姓的生命,命运不可信赖;末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以凝练的总结,点出“有始无终”的普遍规律,暗含对殷商由盛转衰的感慨。第二段“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以叹息开篇,“曾是彊御?曾是掊克?”连续追问,直指殷商统治者的强横(“彊御”)与聚敛(“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进一步质问其当权任职的正当性;“天降滔德,女兴是力”则将矛头指向统治者助长的“滔德”(大恶),揭露其倒行逆施的本质。第三段“而秉义类,彊御多怼”以“本应秉持善类”反讽殷商实际“强横招怨”;“流言以对”写其用谣言应对矛盾,“寇攘式内”指外寇与内乱并存;“侯作侯祝,靡届靡究”更以“诅咒不断、无穷无尽”的场景,渲染社会秩序的崩溃。第四段“女炰烋于中国”刻画殷商统治者在中原大地的暴怒;“敛怨以为德”讽刺其将招致民怨当作美德,“不明尔德”直指其昏庸;“时无背无侧”“以无陪无卿”则说明其已失去左右辅佐与贤能之臣,统治根基动摇。第五段“天不遑尔以酒”表面说“上天没空让你酗酒”,实则指责殷商沉迷酒色;“不义从式”“既愆尔止”批判其行为不合道义、失了分寸;“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以昼夜颠倒的细节,刻画其荒淫无度的生活状态。第六段“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用蝉鸣喧闹、热汤沸腾的比喻,形容社会混乱;“小大近丧”指出大小事务都已濒临崩溃;“人尚乎由行”讽刺百姓仍不醒悟,“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则强调愤怒从国内蔓延至远方,危机全面爆发。末段“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转折点题:并非天命无常,而是殷商废弃旧制;“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指出即便没有老臣,也该遵守法度;“曾是莫听,大命以倾”总结其灭亡根源——拒绝劝谏,最终天命倾覆。结尾引用“颠沛之揭……在夏后之世”的谚语,以“树木根拔则枝叶难存”类比,强调“殷鉴不远”,警示后世以史为戒。

3. 作品点评

此诗立意构思颇为新奇。从篇幅与笔墨分配来看,第二至第八章全为周文王感叹商纣之暴、责备商王之失,颇有以古为鉴的史论意味;唯首章与全诗末二句稍作映照点化,措辞含蓄凝练,意脉模糊,然正是凭借首尾这般呼应点化,方使中间大段议论有所依托,堪称全诗点睛之关键。自第二章起,每章均以"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开篇,排比严整,如连弩齐发般直斥其非,颇具铺陈其过、逐条数落的气势,驳斥力度极强。各章之间,或上下承接,或前后呼应,或层层递进,或复沓强调,变化多端却灵活自然,令结构的严整中蕴含丰富变幻,虽错落变化却无损整体一气呵斥的雄辩气势,此亦为此诗的成功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殷鉴在夏,盖为文王叹纣之辞。然周鉴之在殷,亦可知矣。

宋朱熹《诗集传》

# 明是‘彊御在位,掊克在服’,乃分作四句,各唤以‘曾是’字,以肆其态。然四句两意双叠,固是一种调法。

明孙鑛《评诗经》

# “托为文王叹纣之词。言出于祖先,虽不肖子孙不敢以为非也;过指夫前代,虽至暴之主不得以为谤也。其斯为言之无罪,而听之足以戒乎?”

清钱澄之《田间诗学》

# “曾是”字,怪之之词,如见。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 俾昼作夜,较靡明靡晦,翻进一层,深文奇语。

清牛运震《诗志》

#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初无一语显斥厉王,结撰之奇,在《雅》诗亦不多觏。

清陆奎勋《陆堂诗学》

# 幽(王)厉(王)之恶莫大于用小人。幽王所用皆佞幸,柔恶之人;厉王所用皆彊御掊克,刚恶之人。四章“炰烋”、“敛怨”,刺荣公(厉王宠信的臣子)专利于内,“掊克”之臣也;六章“内奰外覃”,刺虢公长父(也是厉王宠信的臣子)主兵于外,“彊御”之臣也。厉恶类纣,故屡托殷商以陈刺。

清魏源《诗序集义》

# 此诗格局最奇,本是伤时之作,而忽幻作文王咨殷之语。通篇无一语及于当世,但于末二语微词见意,而仍纳入文王界中。词意超妙,旷古所无。陆奎勋云,“文王以下七章,初无一语显斥厉王,结撰之奇,在《雅》诗亦不多觏。”信矣。“然尤妙者,在首章先凌空发议,末以“殷鉴不远”二句结之,尤极帷灯匣剑之奇。否则真成论古之作矣,人安知其为借喻哉?

清吴闿生《诗义会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击壤歌》

下一篇:先秦·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