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皎兮":月亮出来多明亮,
# 皎:毛传:“皎,月光也。”谓月光洁白明亮。
"佼人僚兮":美人仪容真漂亮。
# 僚:同“嫽”,娇美。,佼: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
"舒窈纠兮":身姿窈窕步轻盈,
# 窈纠: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
"劳心悄兮":让我思念心烦忧。
# 悄:忧愁状。,劳心:忧心。
"月出皓兮":月亮出来多洁白,
"佼人懰兮":美人仪容真姣好。
# 懰:体态轻盈的样子。《埤苍》作“嬼”,妖冶。
"舒懮受兮":身姿窈窕步舒缓。
# 懮:一作忧。
"劳心慅兮":让我思念心忧愁。
# 慅:忧愁,心神不安。
"月出照兮":月亮出来光普照,
# 照:普照。,出:出来。
"佼人燎兮":美人仪容真美好。
# 燎:明也。一说姣美。
"舒夭绍兮":身姿窈窕步优美,
# 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汉赋里往往写作“要绍”,曲貌。“窈纠”、“忧受”、“夭绍”都是形容女子行动时的曲线美,就是曹植《洛神赋》所谓“婉若游龙”。
"劳心惨兮":让我思念心烦躁。
# 惨:当为“懆(cǎo)”,焦躁貌。《集传》:“惨当作懆,忧也。”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古诗,也是一首爱情诗。诗歌介绍了月下美人的美丽形象,抒发诗人因爱慕而产生的惆怅、不安与相思之苦。全诗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语言优美,意境朦胧,展现了先秦时期纯真的爱情表达方式。
2. 写作手法
起兴:每章第一句以月起兴,借皎洁月光引出“佼人僚兮”的美人形象。月光之清辉与佳人之绰约相互映照,兴中有比。洋溢着对美人的喜悦。直抒胸臆:每章结句“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直陈相思之苦。由悄至惨,层层递进,将爱慕之忧思抒发得淋漓尽致。
3. 分段赏析
《月出》是《诗经·陈风》中的一首三章四句的古老情歌,以月光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动人的怀人画卷。诗中每章首句皆以明月起兴,次句摹写佳人姿容,第三句刻画其绰约风姿,末句则抒写诗人怦然心动的相思之情。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开篇“月出皎兮”以银辉倾泻的月夜为画卷展开背景,这既是景物描摹,更是情感铺垫。皎洁月光既营造出迷人氛围,又暗喻着美人冰清玉洁的气质。“佼人僚兮”句使月下佳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月光与美人相映成趣,构成天造地设的完美意境。“舒窈纠兮”通过诗人凝视的视角,展现出美人动静相宜的仪态风姿。其曼妙体态在月华笼罩下更显婀娜,而从容优雅的气度尤胜容颜。“劳心悄兮”道出诗人难以言表的爱慕之苦,面对可望不可即的佳人,只能将万千情思化作无声叹息。全诗景物描写极具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的层层递进,使月光背景与美人形象相得益彰。朦胧月色中佳人款款而行,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梦幻美感。这种光影交织的描写手法,既具绘画般的空间层次,又饱含诗歌特有的情韵。诗歌意境空灵悠远,诗人望月思人,将现实与想象交融。虽然所思之人或许近在咫尺,但朦胧月色却平添“美人如花隔云端”的渺远感。正如谢庄《月赋》所言“隔千里兮共明月”,月下怀人之作总带着几分旷远与惆怅。诗人想象中佳人的倩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时而清晰可辨,时而朦胧难觅,恰似一场美丽的幻梦。《月出》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忧伤情调。三章结构相似,每章前三句描绘月下佳人的倩影,末句则以“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直抒胸臆。这种由景入情的写法,将诗人因思念而生的愁绪展现得淋漓尽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之苦,皆因月下美人绰约的身姿而起,更因可望不可即而生出无限怅惘。细品之下,前三句的描写已暗含愁思:在这万籁俱寂的夜晚,那位佳人是否也在月下独自徘徊,任凭夜露沾湿衣襟,默默思念着远方的情郎?恰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咏叹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此诗的语言艺术极具特色。全篇每句皆以“兮”字作结,这种在《诗经》中并不多见的修辞手法,赋予诗歌柔美婉转的韵律。感叹词“兮”的反复运用,与诗中描绘的无边月色、无尽相思形成完美呼应,营造出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在用词上,描绘月光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表现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以及表达心绪的“悄”“慅”“惨”,形成一以贯之的韵律美,如同月光般流转和谐。特别是“窈纠”“懮受”“夭绍”等叠韵词的使用,更增添了诗歌缠绵悱恻的抒情特质。
上一篇:先秦·宋玉《神女赋》
下一篇:先秦·韩非《曾子烹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