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áng
gǒu
shǔ

朝代:先秦作者:吕氏春秋浏览量:2
yǒu
shàn
xiàng
gǒu
zhě
lín
jiǎ
mǎi
shǔ
zhī
gǒu
nián
nǎi
zhī
yuē
:“
:“
shì
liáng
gǒu
。”
。”
lín
chù
zhī
shù
nián
ér
shǔ
gào
xiàng
zhě
xiàng
zhě
yuē
:“
:“
liáng
gǒu
zhì
zài
zhāng
shǐ
鹿
zài
shǔ
shǔ
zhì
zhī
!”
!”
lín
zhì
hòu
gǒu
nǎi
shǔ

译文

齐国有个善于识别狗的人。他的邻居委托他找一只能捉老鼠的狗,过了一年他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好狗呀!”那邻居养了狗好几年,狗却不去捉老鼠。他告诉了那个会识别狗的人这个情况。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是只好狗,它的志向在于獐、麋、猪、鹿这类野兽,不是老鼠;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捆绑住它的后腿!”(后来)这个邻居捆绑住了那条狗的后腿,这狗才捉得老鼠。

逐句剖析

"齐有善相狗者":齐国有个善于识别狗的人。

# 相:观察,识别。,善:善于,擅长.

"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他的邻居委托他找一只能捉老鼠的狗,

# 假:借,这里是“委托”的意思。

"期年乃得之":过了一年他才找到一只,

# 得:得到。,期年:一周年。

"曰":说:“

"是良狗也":这是一条好狗呀!”

# 是:这。

"其邻畜之数年":那邻居养了狗好几年,

# 畜:养。

"而不取鼠":狗却不去捉老鼠。

# 取:捕捉。

"以告相者":他告诉了那个会识别狗的人这个情况。

"相者曰":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

"此良狗也":这是只好狗,

"其志在獐麋豕鹿":它的志向在于獐、麋、猪、鹿这类野兽,

# 麋:似鹿而体小的一种动物。,志:心意。

"不在鼠":不是老鼠;

"欲其取鼠也":想让它捉老鼠的话,

"则桎之":就捆绑住它的后腿!”

# 则桎之:则…之:那么。桎:指将脚用绳索或链条系起来。

"其邻桎其后足":(后来)这个邻居捆绑住了那条狗的后腿,

"狗乃取鼠":这狗才捉得老鼠。

# 乃: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良狗捕鼠》选自先秦杂家典籍《吕氏春秋·士容论》,是一则寓言故事。文中讲述齐国一位擅长相狗的人为邻居寻找一只捕鼠的狗,最终找到一只优良猎犬,但该犬志在捕捉獐、麋、猪、鹿等大型猎物,对捕鼠毫无兴趣。相狗者建议捆绑其后腿以限制其行动,狗才开始捕鼠。此故事通过狗的行为,寓意人才各有所长,若不能识别其特长并加以适当引导,便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全文语言简洁,仅百余字即完成起承转合,以生活化事例承载深刻治国理念,强调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用人时应根据其志向和能力,合理安排,使其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文章既具现实讽喻性,又蕴含哲理思辨,是先秦寓言中反映用人智慧的较有影响的一则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吕氏春秋》,亦称《吕览》,为杂家代表著作。《吕氏春秋》全书体例一致,篇与篇之间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与分工,文章结构完整,组织严密,语言生动。该书二十六卷,内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派学说,为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其中《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保存了先秦农学的片段。有东汉高诱注和清毕沅《吕氏春秋新校正》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齐有善相狗者”​,以“善相狗者”点明主人公身份,“善”字强调其专业能力,“相”指观察识别,奠定故事可信度。此句平实交代背景,为下文买狗情节铺垫。​​“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假”意为委托,表明邻居需求明确,但委托对象为“取鼠之狗”,与后文“良狗”志向形成反差。此句隐含矛盾,暗示“需求”与“才能”的错位。​​“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期年”即满一年,“乃”表时间之久,凸显良狗难寻;“曰”字引出相狗者评价,以肯定语气埋下伏笔,与后文狗不捕鼠形成戏剧冲突。​​“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畜”即饲养,“数年”强调时间跨度,“不取鼠”直击矛盾核心。此句通过结果与预期的反差,引发读者疑问,推动情节转折。​​“以告相者”​​四字简练过渡,引出关键对话。“告”字体现邻居的困惑与求助,为相狗者揭示真相作铺垫,使叙事节奏紧凑。​​“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志”字为核心,指天性志向,“獐麋豕鹿”列举大型猎物,与“鼠”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大材小用”的本质。“此良狗也”重复强调,既呼应前文,又突显才能错位的讽刺性。​​“欲其取鼠也,则桎之”​​,“桎”意为捆绑,提出强制手段。此句以条件句式点明矛盾解法,暗含对人为干预的批判。“则”字表因果关系,凸显方法之粗暴。​​“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桎其后足”具体化束缚方式,“乃”表被迫妥协的结果。结局虽达目的,却以压抑天性为代价,暗喻人才遭禁锢的悲哀,收束全篇时留有余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下一篇:先秦·列子《伯牙善鼓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