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奚请老":祁奚请求退休。
# 请老:告老,请求退休。,祁奚:字黄羊,晋国大臣。
"晋侯问嗣焉":晋悼公问祁奚谁可接任。
# 嗣:指接替职位的人。,晋侯:指晋悼公。
"称解狐":祁奚推荐解狐——
# 解狐:晋国的大臣。
"其仇也":他的仇人。
"将立之而卒":正要立解狐,解狐却死了。
"又问焉":晋悼公征求意见。
"对曰":回答说:“
"午也可":我儿子祁午可以。”
# 午:祁午,祁奚之子。
"于是羊舌职死矣":正当此时,祁奚的副手羊舌职也死了,
# 羊舌职:晋国的大臣,姓羊舌,名职。,于是:在这个时候。
"晋侯曰":晋悼公又问:“
"孰可以代之":谁可接任?”
# 孰:谁。
"对曰":回答说:“
"赤也可":其子羊舌赤适合。”
# 赤:羊舌赤,羊舌职之子。
"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晋悼公便安排祁午做中军尉,
# 于是:略等于现代的“于是”。
"羊舌赤佐之":羊舌赤佐助。
# 佐之:辅佐他,这里这指担当中军佐。
"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我认为这件事足可说明他很能推荐贤人。
# 善:指贤者。,举:推荐。,于是:在这件事情上。,君子:作者的假托,《左传》中习惯用来发表评论的方式。
"称其仇":推举仇人,
"不为谄":不算是诌媚;
# 不为谄:不算是谄。谄:谄媚,讨好。
"立其子":拥立儿子,
"不为比":不是出于偏爱;
# 比:偏袒,偏爱。为私利而无原则的结合,这里指偏爱自己亲人。
"举其偏":推荐自己的下属,
# 偏:指副职,下属。
"不为党":不是为了结党营私。
# 党:勾结。
"《商书》曰":商书说:“
"无偏无党":没有偏爱,没有结党,
"王道荡荡":王道坦坦荡荡,公正无私。”
# 荡荡:平坦广大的样子。这里指公正无私。这两句话见于《尚书·洪范》。,王道:理想中的政治。
"其祁奚之谓矣":说的就是祁奚了。
"解狐得举":解狐被举荐,
"祁午得位":祁午接任,
"伯华得官":羊舌赤任职;
"建一官而三物成":立了一个中军尉而作成了三件好事,
"能举善也":真是能举荐贤人啊。
"夫唯善":正因为自己为善,
"故能举其类":所以能举荐与自己一样的人。
"《诗》云":诗经说:“
"惟其有之":只有像(祁奚)这样有才德又心胸宽广之人,
"是以似之":才能推举出和他一样有品性的人。”
"祁奚有焉":祁奚真是贤德的人。
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左丘明(前556~前451),春秋时史学家。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孔子曾称赞其为人。相传他著有《左传》,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叙事文。借祁奚在晋侯选继任者时推荐贤才的事迹,展现了他公正无私的高尚品德,诠释了“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的政治理想。
2. 分段赏析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这部分以叙事为主,清晰交代了事件经过。祁奚告老时,晋侯询问继任者,他先推荐仇人解狐,解狐去世后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随后又推荐下属羊舌赤。短短几句,将祁奚三次荐贤的场景完整呈现,不加修饰却凸显了其举荐的果断。“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引用“君子”的评价,点明祁奚荐贤的可贵之处。推荐仇人不算是谄媚,推荐儿子不算是偏袒,推荐下属不算是结党,三个否定句有力地赞扬了他的公正无私。“《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引用《商书》和《诗》的语句进一步评价。《商书》的“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说的正是祁奚这种不偏不倚的态度;解狐、祁午、羊舌赤都因他的举荐各得其所,体现了他“举善”的成效。最后以《诗》句收束,强调祁奚自身品德高尚,才能举荐同类贤才,深化了对其公正品格的赞美。
上一篇:先秦·佚名《礼记引逸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