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琢仙珪美有余":雕琢的仙珪美玉美得无以复加,
"席珍国宝比难如":坐席上的珍宝连国宝都难以相比。
"衔花乳燕看调瑟":衔着花瓣的乳燕停歇旁观调试瑟弦,
"衣锦佳人侍读书":身着锦绣的佳人在旁陪侍读书。
"荀氏门风龙变化":如荀氏家族的门风般藏龙卧虎,
# 荀氏门风龙变化:东汉荀淑八子,都有令名,时人称为“八龙”。
"谢家庭树玉扶疏":似谢家院中的玉树般繁茂挺拔。
"即期寰海隆平日":不久将迎来天下太平的盛世,
# 隆平:昌盛太平。
"归佐吾皇侍玉除":归来辅佐君王站在玉阶之侧。
# 玉除:犹玉阶,借指朝廷。
"益友相随益自强":良友相伴更能激励自我奋进,
"趋庭问礼日昭彰":如孔鲤趋庭般学礼日益显明。
"袍新宫锦千人目":新制的宫锦官袍引得众人瞩目,
"马骏桃花一巷香":骏马拉着车踏过桃花巷溢满芳香。
"偏爱曾颜终必及":若偏爱曾参颜回的德行终能企及,
"或如韩白亦无妨":纵学韩信白起为将也无妨大碍。
# 韩白:汉将韩信和秦将白起的并称,皆善用兵。
"八龙三虎森如也":如荀氏八龙、三虎般英才济济,
# 八龙三虎:同三虎八龙。
"万古千秋瑞圣唐":千秋万代为圣唐王朝增光添瑞。
"具体而微太少年":年少便已具备贤才的全貌,
"凤毛五色带非烟":如凤凰羽毛般五彩斑斓萦绕祥云。
"倚天长剑看无敌":仗倚天长剑放眼天下无敌手,
"绕树号猿已应弦":哀号的猿猴绕树逃窜时已中弓弦。
"接士开襟清圣熟":敞开胸襟接待贤士时清酒已熟,
"分题得句落花前":在落花前分题赋诗即刻成句。
# 分题:诗人聚会,分探题目而赋诗。
"即应出将传家法":不久将出任将领传承家族兵法,
"圣泽恩波浩浩然":君王的恩泽如波涛般浩荡无垠。
唐末五代前蜀诗僧、画家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诗僧、画家。俗姓姜,字德隐,号禅月大师,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唐天复间入蜀,蜀主王建称他“禅月大师”。贯休与陈陶、方干、李频等众多诗人交往唱酬,多奇思奇句,部分作品能反映社会现实。善画水墨罗汉及释迦弟子诸像,笔法坚劲,形象夸张,世称“梵相”,存世《十六罗汉图》传为其作。兼善草书,号曰“姜体”,时人比之为阎立本、怀素。著有《禅月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写少年才俊的七言律诗,借“凤毛五色”“倚天长剑”等典故及“八龙三虎”等意象,写出了兼具才华与豪情的少年形象,抒发对圣唐盛世的赞美。
2. 写作手法
用典:“荀氏门风龙变化”巧用东汉荀淑八子称“八龙”的典故,原指荀氏子弟才德出众,作者以之喻少年家族如荀氏般显赫,凸显其优良家风;“谢家庭树玉扶疏”借谢安将子侄比作“芝兰玉树”的典故,原指谢家子弟才华不凡,此处以“玉树”喻少年,赞其如谢家子弟般优秀;“八龙三虎森如也”联用“八龙”(荀氏)与“三虎”(贾彪三兄弟)典故,原指历史上的才俊群体,作者以之指代诗中少年,突显其为圣唐祥瑞的寓意。象征:尾联“出将传家法”以兵符传承象征责任延续,“圣泽恩波”以浩荡水波隐喻皇恩国运,将个人前程与王朝兴衰双重升华,实现人物赞颂到盛世礼赞的主题跃迁。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器琢仙圭美有馀,席珍国宝比难如”,用“仙圭”“席珍国宝”等珍贵物品来比喻少年,夸赞其才华出众,无与伦比;“衔花乳燕看调瑟,衣锦佳人侍读书”描绘出少年生活环境的优雅闲适;“荀氏门风龙变化,谢家庭树玉扶疏”借“荀氏”“谢氏”家族的典故,暗示少年出身名门,家风优良;“即期寰海隆平日,归佐吾皇侍玉除”则表达出对少年未来辅佐君王、成就盛世的期许。第二首:开篇“益友相随益自强,趋庭问礼日昭彰”,点明少年在益友陪伴和良好家教下不断成长;“袍新宫锦千人目,马骏桃花一巷香”通过描写少年衣着华贵、骏马非凡,展现其出众风采;“偏爱曾颜终必及,或如韩白亦无妨”,将少年与曾参、颜回、韩信、白起等先贤名将相比,高度肯定其品德与才能;“八龙三虎森如也,万古千秋瑞圣唐”,以“八龙三虎”的意象,赞颂少年群体为圣唐带来祥瑞。第三首:“具体而微太少年,凤毛五色带非烟”,以“凤毛五色”夸赞少年天资卓绝;“倚天长剑看无敌,绕树号猿已应弦”,用“倚天长剑”“号猿应弦”展现少年的英勇豪迈;“接士开襟清圣熟,分题得句落花前”描绘出少年在宴会上与友人开怀畅饮、赋诗作词的潇洒模样;“即应出将传家法,圣泽恩波浩浩然”,表达出少年未来将传承家学、出将入相,沐浴皇恩,为盛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