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毳对芳丛":身着毛皮衣服面对着芬芳的花丛,
# 毳:鸟兽的细毛,指上有轻柔细毛的僧袍。
"由来趣不同":向来我的情趣就不相同。
"发从今日白":头发从今日开始变得斑白,
"花是去年红":花儿却依旧像去年那般艳红。
"艳色随朝露":花朵的艳丽娇美如同清晨的朝露般易逝,
"馨香逐晚风":花香的浓郁追逐着晚风,四处飘散。
"何须待零落":何必非要等到花朵凋零飘落,
"然后始知空":才明白一切最终都是空幻。
惜花诗人
戎昱(744年~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一说登进士第。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齐、赵、泾州、陇西等地。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元年(766)入蜀,见岑参于成都。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赞美诗。通过描绘自己身着毛毡面对花丛的场景,以及对花开花落的细致刻画,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2. 写作手法
对比:“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以诗人“今日白”的头发与“去年红”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一“白”一“红”色彩对冲,一“今”一“昔”时间对照,凸显人生易老、花期依旧的感慨。“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将花朵“艳冶”的短暂(随朝露消逝)与“馨香”的飘散(逐晚风难留)对比,暗喻世俗美好(如色相、名利)的虚妄与无常。
3. 分段赏析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身披毛织僧衣,直面芬芳花丛,其间意趣本就与世俗相异。“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如今头发已然斑白,而花儿依旧如去年般嫣红。此联以白发与红花相较,意味深长。“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然而,花朵的艳丽恰似朝露,转瞬消逝;花香仿若追随晚风,四处飘散。俗人赏牡丹,沉醉于其缤纷色彩与馥郁芬芳,而出家人却能洞察缘起性空的真谛。眼前之人,虽尚青春年少、青丝满头,出家人却已预见其白发苍颜、时光流逝;眼前之花,正娇艳欲滴、芬芳四溢,出家人却已明晰其终将凋零、随风而散。“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又何必等到花残叶落,才领悟空的道理呢?尾联直截了当地点明诗的主旨。“空”乃佛教重要概念。就所否定的对象而言,“空”可分为“我空”与“法空”。所谓“我空”,即认为一切有情皆由诸多元素聚合而成,处于不断流转生灭之中,故而不存在恒定不变、主宰一切的“我”,此为小乘佛教之观点;而“法空”则主张一切事物皆依因缘或条件而存在,自身并无固定的本质属性,不过“法空”并非虚无,乃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实在,称作“妙有”,这主要是大乘中观派所阐释的观点。
上一篇:唐·李商隐《武侯庙古柏》
下一篇:唐·王建《别自栽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