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年秋始去":感觉去年的秋天才刚刚过去,
# 故年:旧年,往年。
"今年秋复来":今年秋天就又来临。
"露浓山气冷":浓重的露水使得山间的空气愈发寒冷,
# 山气:山中的云雾之气。
"风急蝉声哀":急促的风声中传来蝉儿哀伤的鸣叫。
"鸟击初移树":鸟儿受袭击后,开始移树隐身,
# 鸟:文苑作乌。
"鱼寒欲隐苔":鱼儿因天寒欲隐水草之下。
# 隐苔:苔,青苔。也指苔类植物。这里作水上植物讲。
"断雾时通日":阳光不时从断断续续的烟雾中透下来,
# 断雾:残雾。
"残云尚作雷":残留的云朵还发出雷声。
# 作雷:打雷。,残云:零散稀疏的云。
隋朝第二位皇帝
杨广(569~618),即隋炀帝。隋朝皇帝,隋文帝杨坚次子。又名英。初封晋王,以阴谋获宠,代兄勇为太子。在位期间,营建东都洛阳,开掘运河,修筑长城,开辟驰道,四出巡游;又完善三省六部制,省并州县,整顿户籍,兴办学校,确立科举取士制度。杨广文学造诣很高,其诗文作品“并存雅体,归于典制”。他的《白马篇》《纪辽东二首》,皆以功名自期,尚武豪雄,辞藻纵横,风格劲健。著有《与越公书》《建东都诏》《冬至受朝》等。有辑本《隋炀帝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借景抒情的悲秋诗。诗中营造出清冷萧瑟的氛围,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通过描写露浓、山气冷、风急、蝉声哀等秋景,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借景抒情,传达出诗人淡淡的悲秋情绪。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露浓山气冷,风急蝉声哀”:以“浓露”“冷风”勾勒秋日清晨的凄寒,用“哀蝉”的悲鸣呼应环境的萧瑟。“冷”既写山气的物理特性,又暗合心境的凄清;“哀”既状蝉声之悲,亦寄寓诗人面对秋景的感伤,将自然景物与内心的悲秋之情交融,景中含情。
3. 分段赏析
“故年秋始去,今年秋复来。”诗人开篇直接点明时间,去年秋天刚刚离去,今年秋天又再次到来。简单的两句,以时间的更迭,引发读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为全诗定下了淡淡的悲秋基调。“露浓山气冷,风急蝉声哀。”此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秋天的景象。浓重的露水使得山间的空气愈发寒冷,急促的风声中传来蝉儿哀伤的鸣叫。“冷”和“哀”两个字,生动地营造出秋天清冷、萧瑟的氛围,强化了悲秋的情感。“鸟击初移树,鱼寒欲隐苔。”这两句描绘了秋天里鸟儿和鱼儿的活动。鸟儿因季节变化开始迁移树木,鱼儿因为寒冷想要隐藏到苔下。通过对鸟和鱼的描写,展现出秋天万物因气候变冷而发生的变化,进一步烘托出秋意的萧索。“断雾时通日,残云尚作雷。”诗人描绘了秋天云雾的变化,时而断裂的雾气透出日光,残余的云朵还传来雷声。这两句描绘出秋天天气的变幻无常,在展现秋景的同时,也暗示了时光流转中事物的变化,使悲秋之情更加深沉。
上一篇:隋·佚名《湘川渔者歌》
下一篇:隋·杨广《步虚词二首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