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ì

朝代:南北朝作者:北朝民歌浏览量:2
chì
chuān
yīn
shān
xià
tiān
qióng
lǒnɡ
gài
tiān
cāng
cāng
máng
máng
fēng
chuī
cǎo
xiàn
niú
yáng
yuè
shī
yún
yuè
guǎng
广
yuē
běi
shén
gōng
zhōu
shì
zhě
shí
shén
huì
fèn
zhōu
wáng
xià
lìng
yuē
gāo
huān
shǔ
qīn
fàn
jiàn
yuán
xiōng
shén
wén
zhī
miǎn
zuò
ān
shì
zhòng
yǐn
zhū
guì
shǐ
使
jīn
chàng
chì
shén
zhī
běn
xiān
bēi
wéi
yán
cháng
duǎn

译文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乐府诗集》记载。《乐府广题》说:北齐神武帝高欢攻打北周的玉壁城。士兵战死十分之四五。神武帝愤怒交加,旧病复发。北周皇帝下令说:高欢这个鼠辈,亲自进犯玉壁城。只要我们的弓箭一发射,这个元凶就会自取灭亡。神武帝听到后,勉强起身坐镇以安定军心。召集所有贵族大臣。命斛律金演唱《敕勒歌》。神武帝亲自应和。这首歌原本是鲜卑语。后来翻译成北齐的汉语。所以句子长短不一。

逐句剖析

"敕勒川":辽阔的敕勒大平原,

# 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阴山下":就在阴山脚下。

# 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起于河套西北,绵亘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和内兴安岭相接。

"天似穹庐":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 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游牧民族所居的圆顶帐幕,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

#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笼盖:一作“笼罩”。

"天苍苍":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

# 天苍苍:指天深蓝而迷蒙。苍苍:青色。

"野茫茫":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风吹草低见牛羊":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 见:同“现”,呈现,显露。

"《乐府诗集》云":《乐府诗集》记载。

"乐府广题曰":《乐府广题》说:

"北齐神武攻周玉壁":北齐神武帝高欢攻打北周的玉壁城。

"士卒死者十四五":士兵战死十分之四五。

"神武恚愤疾发":神武帝愤怒交加,旧病复发。

"周王下令曰":北周皇帝下令说:

"高欢鼠子":高欢这个鼠辈,

"亲犯玉壁":亲自进犯玉壁城。

"剑弩一发":只要我们的弓箭一发射,

"元凶自毙":这个元凶就会自取灭亡。

"神武闻之":神武帝听到后,

"勉坐以安士众":勉强起身坐镇以安定军心。

"悉引诸贵":召集所有贵族大臣。

"使斛律金唱敕勒":命斛律金演唱《敕勒歌》。

"神武自和之":神武帝亲自应和。

"其歌本鲜卑语":这首歌原本是鲜卑语。

"易为齐言":后来翻译成北齐的汉语。

"故其句长短不齐":所以句子长短不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敕勒歌》收录于《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流传于黄河以北地区的北朝民歌,普遍认为由鲜卑语翻译为汉语而成。这首民歌描绘了北方草原雄浑壮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敕勒族人民热爱故土、热爱生活的豪迈情怀。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雄浑开阔,格调豪迈奔放,音韵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公元4至6世纪,中国北方处于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史称"北朝"。北朝民歌主要指北魏以来以汉语记录的少数民族歌谣。《敕勒歌》作为北朝民歌代表作,其创作背景与流传过程颇具传奇色彩。据《通鉴》胡注记载,该歌为北齐名将斛律金所唱敕勒族民歌,《乐府解题》指出"其歌本鲜卑语,易为齐言",证实这是一首经过翻译的少数民族歌谣。关于《敕勒歌》的首次文献记载,见于唐代李延寿《北史》卷六《齐本纪》:东魏武定四年(546),高欢率军攻打西魏玉壁城失利,退兵途中为稳定军心,命斛律金演唱此歌。《乐府广题》详细记载了当时"神武闻之,勉坐以安士众。悉引诸贵,使斛律金唱《敕勒》,神武自和之"的感人场景。关于《敕勒歌》的作者归属,历来存在多种说法:或认为是斛律金本人创作,或认为是其子斛律光所作,亦有高欢创作说。但学术界普遍认同这是敕勒族集体创作的民歌,产生于5世纪中后期,经由斛律金演唱而广为流传。该歌最早文本见于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成为研究北朝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民歌​​诗,属于​​边塞题材。介绍了北方草原壮阔苍茫的自然景象——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天空如蒙古包般笼罩四野,风吹草低时可见成群的牛羊。表达了​​敕勒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展现了游牧民族豪迈奔放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比喻:诗中“天似穹庐”以游牧民族特有的居住形式“穹庐”喻指苍穹,将广袤天空比作牧民熟悉的毡帐,既形象展现了草原的辽阔无垠,又暗含“笼盖四野”的包容气度。这一比喻巧妙融合了游牧生活经验与自然景观。

3. 分段赏析

这首民歌生动描绘了北国草原雄浑壮阔的自然风光,热情讴歌了敕勒人热爱故土、乐观豪迈的民族精神,全诗意境高远,气势磅礴,语言质朴自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敕勒川,阴山下”,开篇即以雄浑的声调,展现了北方大地的壮丽景象,意境开阔,气象恢宏,短短六字便彰显出敕勒民族豪迈刚健的民族气质。“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紧承前文,进一步拓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既描绘了草原天地的辽阔无垠,又巧妙捕捉了游牧民族生活的特征,以生花妙笔勾勒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画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二句在继承前文意境的基础上,运用叠词手法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与抒情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天空的辽阔深远与草原的一望无际。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游牧民族宽广的胸怀与豪放的性格,更以“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神来之笔,生动呈现出一派丰饶安乐、生机盎然的草原生活图景。

4. 作品点评

《敕勒歌》以其独特的韵律节奏和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展现了浓郁的草原文化特色。全篇音韵铿锵有力,词意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游牧民族豪放不羁的性格特征。歌词语言“质直朴素、意韵真淳”,毫无雕琢痕迹,用最本真的表达方式抒发了敕勒人“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民族精神。这种"浅近明快"的艺术风格,既保留了民歌的原生态美感,又生动再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粗犷豪迈的生活图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东魏武定四年(546)十一月“己卯,神武以无功,表解都督中外诸军事,魏帝优诏许焉。是时,西魏言神武中弩,神武闻之,乃勉坐见诸贵。使斛律金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

唐李延寿《北史·齐本纪上第六》

# 《乐府广题》曰:北齐神武攻周玉壁,士卒死者十四五。神武恚愤,疾发。周王下令曰:“高欢鼠子,亲犯玉壁,剑弩一发,元凶自毙。”神武闻之,勉坐以安士众。悉引诸贵,使斛律金唱《敕勒》,神武自和之。其歌本鲜卑语,易为齐言,故其句长短不齐。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六

# 金不知书,同于刘、项,能发自然之妙如此,当时徐、庾辈不能也。吾谓西汉而后,独《敕勒歌》近古。

宋王灼《碧鸡漫志》

#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五

# 齐梁后,七言无复古意,独斛律金《敕勒歌》……大有汉魏风骨。金武人,目不知书,此歌成于信口,咸谓宿根。不知此歌之妙,正在不能文者,以无意发之,所以浑朴莽苍,暗合前古。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

# 北齐斛律金不解书,有人教押名曰:“但五屋四面平正即得。”至作《敕勒歌》……为一时乐府之冠。

明王世贞《艺苑巵言》卷三

# 史言金不知文字,改名曰金,犹苦难署,至以屋山为识。则金焉能为此歌?故梅鼎祚疑古有此歌,神武当时或令金唱之,以安众心耳。沈归愚选《古诗源》,直以为斛律金作,虽仍《碧鸡漫志》等之讹,而引《北史》云云,《北史》实无是语也。

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卷二

# 《北史》:“北齐神武,使斛律金唱《敕勒》,自和之。”又说:“莽莽而来,自然高古,汉人遗响也。”

清沈德潜《古诗源》卷十四

# 《碧鸡漫志》曰:“斛律金《敕勒歌》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卢: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金不知书,同于刘、项,能发自然之妙。韩昌黎《琴操》虽古,涉于摹拟,未若金出性情尔。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

# 齐梁后,七言无复古意。独斛律金《敕勒歌》云:“敕勒川,天似穹庐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大有汉、魏风骨。金武人,目不知书,此歌成于信口,咸谓宿根。不知此歌之妙,正在不能文者,以无意发之,所以浑朴莽苍,暗合前古。推之两汉,乐府歌谣,采自闾巷,大率皆然。使当时文士为之,便欲雕绩满眼,况后世操觚者!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郦道元《三峡》

下一篇:南北朝·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