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
xiá

朝代:南北朝作者:郦道元浏览量:2
sān
xiá
bǎi
zhōng
liǎng
àn
lián
shān
lüè
quē
chù
chóng
yán
dié
zhàng
yǐn
tiān
fēi
tíng
fēn
jiàn
yuè
zhì
xià
shuǐ
xiāng
líng
yán
沿
jué
huò
wáng
mìng
xuān
yǒu
shí
zhāo
bái
dào
jiāng
líng
jiān
qiān
èr
bǎi
suī
chéng
bēn
fēng
chūn
dōng
zhī
shí
tuān
绿
tán
huí
qīng
dào
yǐng
jué
yǎn
duō
shēng
guài
bǎi
xuán
quán
fēi
shù
jiān
qīng
róng
jùn
mào
liáng
duō
wèi
měi
zhì
qíng
chū
shuāng
dàn
lín
hán
jiàn
cháng
yǒu
gāo
yuán
cháng
xiào
zhǔ
yǐn
kōng
chuán
xiǎng
āi
zhuǎn
jiǔ
jué
zhě
yuē
:“
:“
dōng
sān
xiá
xiá
cháng
yuán
míng
sān
shēng
lèi
zhān
cháng
。”
。”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蔽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再春、冬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寒、肃杀,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停止。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逐句剖析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三峡七百里之间,

# 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两岸连山":两岸都是相连的山,

# 两岸连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连:相连。

"略无阙处":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岩叠嶂":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

#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隐天蔽日":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 隐:遮蔽。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

# 夜分:半夜。,亭午:正午。亭,正。,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不见曦月":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 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至于夏水襄陵":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

#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山陵。,至于:到。

"沿溯阻绝":下行或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 沿溯阻绝:意思是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绝:隔断。

"或王命急宣":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

# 或:如果(也有版本上是有时的意思)。

"有时朝发白帝":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

#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朝:早晨。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暮到江陵":傍晚便可到达江陵,

# 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其间千二百里":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

# 二百里:一千二百里,约合现在的三百五十公里。,其间:指从白帝城到江陵之间。

"虽乘奔御风":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

# 御:驾驶。,奔:这里指飞奔的马。,虽:即使。

"不以疾也":也没有这么快。

# 不以疾:没有这么快。以,这样。疾,快。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春冬之时":再春、冬季节,

"则素湍绿潭":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

# 绿潭:碧绿的深水。潭,深水。,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则:连词。用在对比句中表明本句与上句对比。

"回清倒影":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谳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 怪柏:形状奇特的柏树。,绝谳:极高的山峰。绝:极。𪩘:高峰。

"悬泉瀑布":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

#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悬,悬挂,挂着。

"飞漱其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漱: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良多趣味":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 良多趣味:的确有很多趣味(趣味无穷)。良:甚,很。

"每至晴初霜旦":(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 霜旦:下霜的早晨。,晴初:天刚放晴。

"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寒、肃杀,

# 涧肃:山沟里气候清冷。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肃,肃杀,凄寒。,林寒:山林中气候寒冷。寒:指清凉。

"常有高猿长啸":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

# 啸:动物拉长声音叫。

"属引凄异":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

# 凄异:凄凉怪异。,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

# 响:回声。

"哀转久绝":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停止。

#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哀转:声音悲凉婉转。转:婉转。绝:停止。

"故渔者歌曰":所以渔民们唱道:“

# 故:所以。

"巴东三峡巫峡长":巴东三峡巫峡长,

# 巴东: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猿鸣三声泪沾裳":猿鸣三声泪沾裳。”

# 裳:衣服。,沾:打湿。,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三:虚数,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写的一篇散文,收录在《水经注·江水》篇中。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三峡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文章第一段描写三峡的山势,用简练的文字勾勒出群山连绵、高耸险峻的整体风貌;第二段着重描写江水,特别突出了夏季江水奔腾迅猛的特点;第三段描绘春冬季节的三峡景色,在写景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感受;第四段描写秋天三峡的萧瑟景象,通过渔歌的描写,展现了渔民生活的艰辛。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布局精巧,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作者将写景与抒情巧妙结合,文字生动形象,把三峡的壮美与秀丽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470?~527),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官御史中尉,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关右大使。北魏孝昌三年,被萧宝寅部将郭子恢在阴盘驿所杀。郦道元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从少年时就有志于地理学研究。他在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考察水道变体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其著作《水经注》是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也是6世纪时处于世界水平前列的地理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郦道元出身于官宦家庭,自幼随父亲到山东考察水系,后来又游历了秦岭、淮河以北及长城以南的广大区域。在此期间,他详细勘察河道水渠,收集当地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及神话传说,最终完成了地理巨著《水经注》四十卷。这部著作虽以《水经》为蓝本进行注释,但实际上是对《水经》的全面拓展与再创作。书中不仅记载了1252条河流的详细情况,还收录了大量相关的历史遗迹、名人轶事和神话传说,新增内容近千条,文字量扩充了二十多倍,其内容之丰富远超原著。本文节选自《水经注》第三十四卷《江水》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中详细记录了长江三峡的雄伟地貌和四季不同的自然风光,是郦道元实地考察后的珍贵文字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散文,也是一篇山水游记,描绘了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特点——夏季的奔放迅疾、春冬的清幽秀丽、秋季的凄清肃杀,体现了长江三峡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三峡山水的壮美与灵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通过只有在正午和半夜才能看到太阳和月亮这一现象,侧面烘托出三峡山势的高峻和峡谷的狭窄。正面描写​​:“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直接描写夏季江水暴涨、淹没山陵、阻碍航行的景象。​夸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这样的夸张说法,来突出夏季江水迅疾无比的特点。对比​​:“素湍”与“绿潭”清澈的急流与碧绿的深潭形成色彩和动态的对比。“怪柏”(静态)与“悬泉瀑布”(动态),静态的柏树与动态的瀑布形成动静对比。这些景象的对比体现了作者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文章开篇首先描写三峡的山势。作者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八个字生动展现了三峡群山连绵不绝的景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则突出了山峰的高耸险峻;最后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侧面描写,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三峡山势的雄伟与峡谷的狭窄。寥寥数语,便将三峡巍峨险峻的整体风貌刻画得淋漓尽致。第二段开始描绘三峡的水景。作者按照时节变化,首先描写夏季水势最盛时的景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直接表现了江水暴涨、淹没山陵的壮观场面;“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夸张对比,以及“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生动比喻,更是将夏季江水奔腾迅猛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三段转而描写春冬季节的三峡风光。文中“素湍绿潭”的色彩对比,“怪柏悬泉”的动静相宜,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山水画卷。“清荣峻茂”四字精炼地概括了水清、山峻、树荣、草茂的四季美景,最后以“良多趣味”表达了作者对这幅天然画卷的欣赏之情。第四段着重刻画秋季的三峡景色。作者通过“霜”的意象暗示秋意,又以猿鸣的凄凉烘托秋天的萧瑟氛围。文中巧妙运用了直接描写与渔歌印证的手法,既突出了三峡山高谷深的特点,又通过“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秋日的凄清与峡长的特点。渔歌中的“峡长”与“声哀”更是加深了这种秋日萧瑟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渔民生活的艰辛。

4. 作品点评

纵观全文,作者以精炼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不同面貌。在行文节奏上,动静结合,变化有致。无论是高耸的山峰、奔腾的江水,还是清澈的碧潭、飞泻的瀑布,抑或是凄厉的猿鸣、哀婉的渔歌,都构成了既各具特色又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他的《水经注》虽是一部地理学巨著,又同时能带给人们以艺术上的莫大享受。《三峡》正是其中最具魅力的篇章之一。它仿佛是一轴瑰奇多彩的山水画长卷,令人于赏观之际不胜惊奇,不胜喜悦!

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巍《古文鉴赏辞典》

# 文章描绘了三峡两岸连绵不断的险峻群山,勾画了峡中四季不同的景色变化,再现了三峡山水的自然美景,显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秀丽,笔依物转,情随景迁,很有特色。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卢正言《毛泽东读过的中国古代散文》

# 清人刘熙载以为‘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招隐士》胜境’。正揭示了本文所具有的诗情和画意。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严云受《中华艺术文化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

下一篇:南北朝·北朝民歌《敕勒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