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梅下西洲":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
# 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下:往。
"折梅寄江北":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 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单衫杏子红":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
"双鬓鸦雏色":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 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西洲在何处":西洲到底在哪里?
"两桨桥头渡":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 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日暮伯劳飞":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
# 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风吹乌臼树":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 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树下即门前":树下就是她的家,
"门中露翠钿":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 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开门郎不至":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
"出门采红莲":便出门去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
"莲花过人头":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头弄莲子":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
# 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莲子清如水":莲子就像湖水一样清。
# 清如水:隐喻爱情的纯洁。
"置莲怀袖中":把莲子藏在袖子里,
"莲心彻底红":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 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忆郎郎不至":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
"仰首望飞鸿":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 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鸿飞满西洲":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
"望郎上青楼":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 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
"楼高望不见":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
"尽日栏杆头":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 尽日:整天。
"栏杆十二曲":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
"垂手明如玉":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帘天自高":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
# 卷帘天自高:卷帘”二句: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
"海水摇空绿":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 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
"海水梦悠悠":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
# 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海水一样悠长。
"君愁我亦愁":郎君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知我意":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
"吹梦到西洲":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抒情之作。通过蝉联接字法构建起环环相扣的叙事链条,既暗合季节流转,又隐喻情感嬗变,将江南水乡的物候特征与少女情思完美交融。
2. 写作手法
比喻:“莲子青如水”这也是比喻,说她之所以爱上他,是因为他的品德像水样纯洁。接着两句又以女子的口吻,表示永远记着对情人的爱,这种爱心就像莲花样红到底。双关:“开门郎不至”至”莲心彻底红”,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汉语谐音与语意双关的表现手法,以"莲"谐"怜”,写出女子对情人的爱心。顶真: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全诗技法之“巧”,令人拍案叫绝。叠字:“海水梦悠悠”,说海水悠悠,她和情人的梦魂也悠悠难断,用叠字体现出思念之深。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到“门中露翠钿”,先勾勒出一幅春日怀人的画面。梅花正开得热闹,女子站在树下,望着满枝红蕊,忽然就想起从前——那些与情人在梅香里相约的日子,连花瓣上的晨露都还带着温度。她想起西洲的梅树也该开了吧?不如折几枝寄去江北,让那熟悉的花香替自己诉说牵挂。好在西洲离得近,从桥边撑条小船,划几桨就能到。日头西斜时,她站在乌桕树下——那是她住了多年的家,枝桠间还挂着旧年的果壳。风掀起门帘,她探出头来,杏子红的单衫被风掀起一角,两鬓的黑发像沾了露的小乌鸦,发间的翠钿闪着光,眼波直往巷口望——情人该来了吧?接着从“开门郎不至”到“莲心彻底红”,写女子的期待落了空,却把思念熬到了秋天。“开门”二字急得人心慌——她早就在门边转了千百回,可推开一看,只有空荡荡的巷子。她索性出门往南塘走,说是采莲,其实哪是采莲?“莲”与“怜”同音,她低头拨弄着莲子,心里念的是“爱你”;莲子青得像水,她便想,他的心也该像这水般清冽透亮吧?她把莲子小心揣进怀里,又轻声说:“我会永远记着你,像莲花红到凋谢那天。”到了“忆郎郎不至”到“海水摇空绿”,秋意渐浓,女子的思念更浓了。她抬头望天空,南飞的雁群掠过西洲,却没带来半张字条;她又爬上高高的青楼,倚着栏杆从早望到晚——楼下的江水涨了又落,可情人的影子始终没出现。她的手垂在十二曲的栏杆上,玉一般的手指捏得发白,卷起帘幕时,秋空的碧色漫进眼里,倒映在江面上,风一吹,波纹荡得人心慌。这哪是江水在动?分明是她心里的思念翻涌,把整片江都搅乱了。最后四句“海水梦悠悠”到结尾,把思念推向了云端。她说海水漫无边际,自己和情人的梦也像这海水一样漂啊漂,总也靠不了岸;南风要是懂我们的心,就吹一阵吧,把我们的梦魂送回最初相遇的西洲——那里的梅花开得正好,那里的青石板上还留着我们并肩的脚印。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描写了季节的变化,表达了一位女子对她所爱男子的深深思念。诗的开头写梅花开放,然后用莲子和飞鸿暗示时间流逝,清晰地展现了女子从春天到秋天思念情人的过程。诗的开头写“去西洲”,结尾又写到“到西洲”,这样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诗中写她折梅、开门、采莲、望飞鸿、上楼等种种举动,都是为了表达对情人的思念,既体现了她感情的真挚深厚,也很好地表现了这首诗的核心主题。
# 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
清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二
# 言情之绝唱。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 《西洲曲》,乐府作一篇,实绝句八章也。每章首尾相衔,贯串为一,体制甚新,语亦工绝。如‘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海水绿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全类唐人。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
上一篇:南北朝·僧伽斯那《愚人食盐》
下一篇:南北朝·陆凯《赠范晔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