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王暕浏览量:2
cóng
fēng
huí
xiù
yìng
zhuǎn
huā
diàn
tóng
qíng
zhù
gòng
yǐng
wēi
xián

译文

随着风儿轻轻吹拂,衣袖随之回旋舞动,阳光映照下,头上的花钿也闪耀着光芒,随着日光的角度而转动。我们的情感随着急促的乐声而更加深厚,彼此紧紧相依,同时,我们的身影也仿佛随着那激昂高亢的琴声,一同跃动,勇往直前,即便是面对那危险而紧张的旋律也不退缩。

逐句剖析

"从风回绮袖":随着风儿轻轻吹拂,衣袖随之回旋舞动,

# 回:双臂的舒展自如,躯体的回旋若飞。

"映日转花钿":阳光映照下,头上的花钿也闪耀着光芒,随着日光的角度而转动。

# 花钿:用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首饰。

"同情依促柱":我们的情感随着急促的乐声而更加深厚,彼此紧紧相依,

# 促柱:急弦。

"共影赴危弦":同时,我们的身影也仿佛随着那激昂高亢的琴声,一同跃动,勇往直前,即便是面对那危险而紧张的旋律也不退缩。

# 弦:这里指轻盈优美的美好身影。,危:本为高峻貌,此处用以形容音节急促,故危弦意同急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舞诗》是南朝时期王暕所作的一首诗。此诗以咏舞为主题,通过对舞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写,展现出舞蹈的美妙。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细节描写等手法,如“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通过对舞者衣袖和花钿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舞蹈的优美姿态。前两句从视觉角度描绘舞者的姿态,后两句“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则从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角度,表现出舞者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整首诗语言绮丽,形象地描绘出舞蹈的魅力,展现了诗人对舞蹈艺术的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梁文学家、官员

王暕(公元四七七年至五二三年)字思晦,琅邪临沂人。生于宋顺帝升明元年,卒于梁武帝普通四年,年四十七岁。年数岁,风神警拔,有成人之度。弱冠,选尚淮南长公主,拜驸马都尉,除员外散骑侍郎。天监中,历位吏部尚书,领国子祭酒。家世显贵,与物多隔,不能留心寒素,众谓为刻薄。以左仆射致仕。暴疾卒,谥靖。暕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志》作二十一卷。此从《两唐书志》)传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舞者在风中舞动时,绮丽的衣袖随风回转,阳光映照下花钿流转生光的优美姿态,以及舞者随着急促的弦乐节奏,与音乐、光影相互交融的动人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舞蹈艺术的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烘托:“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舞者的容貌和身体姿态,而是通过描写舞者的绮袖随风回旋、花钿映日转动,从侧面烘托出舞者舞姿的优美和舞技的精湛。虚实相生:“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句是实写,描绘出可见的舞蹈动作和场景;“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则是虚写,通过想象和感受来表现舞蹈与音乐的协调相应,以及舞女的情感和神韵,使读者感受到舞蹈的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以凝练笔触,虚实相生,巧妙烘托出舞者炉火纯青的技艺。古有“长袖善舞”之说,诗人仅抓住“绮袖”这一细节,一个“回”字,便将舞者双臂舒展如流云、身躯回旋似惊鸿的美妙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高堂华屋内本无清风,却因舞者轻盈灵动的舞步、翻飞飘逸的裙裾,凭空生风。“从风回绮袖”一句,让读者仿若能听见衣袂翻飞的簌簌声,看见那交错纵横的华服长袖与绚丽夺目的舞影。“花钿”作为金玉珠翠雕琢而成的花朵状头饰,其流转之态源于发髻的转动,而发髻的灵动又依托于头部与身躯的配合。“映日转花钿”描绘出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洒落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花钿之上,珠光宝气闪烁流转,令人目眩神迷。这两句诗不着一字正面描写肢体动作,仅从衣袖、头饰等细微处着墨,便将舞者的神韵展现得纤毫毕现。同时,短短十字中,“回”“转”等四个动词的连用,赋予诗句强烈的节奏感,让画面充满跃动的生命力,仿若将读者带入热闹欢腾的歌舞现场。前两句侧重以动态展现神韵,后两句则另辟蹊径,通过舞蹈与音乐的交融呼应来传递情感。“促柱”指的是弦乐器上用以支弦的码子,码子间距缩短会使琴弦绷紧,音调升高;“危弦”中的“危”字,取高峻之意,形容音律急促高亢。“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前句写舞女的情感与乐曲表达的情绪完美契合,舞蹈与音乐的韵律和谐统一,浑然一体;后句则形容舞女的舞姿饱含乐曲的激昂,就连地上的影子也仿佛被赋予生命,与她一同跃动。“依”字生动呈现出舞者随乐曲情感与节奏变化,灵活调整舞姿的万千姿态;“赴”字则勾勒出舞者身姿轻盈、飘然若仙的美妙形象,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这两个字精炼传神,从虚处着笔,将舞者丰姿绰约、技艺超群且情感细腻、深谙音律的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4. 作品点评

此诗在构思与艺术表现上独辟蹊径,大胆摒弃传统对人物外形的细致雕琢与辞藻堆砌,不铺陈艳俗脂粉气与华贵珠光宝气,转而以质朴凝练的笔触精准捕捉舞蹈动态,以形写神、以动传情。诗人匠心独运的创新精神,使其在盛行浮华靡丽之风的时代,以清新雅致的格调、简约纯粹的艺术表达自成一派,如一股清流奏响别具韵味的清音雅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佚名《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

下一篇:南北朝·沈约《咏新荷应诏》

猜你喜欢